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房顫治療原則,科學治療效果好

心律失常中很常見的一種就是房顫, 也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而且這一疾病的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有冠心病的人出現房顫的幾率也很大, 治療的關鍵是消除病因。

一、主要原則:

①消除易患因素;②轉複和維持竇性心律;③預防復發;④控制心室率;⑤預防栓塞併發症。

二、3P心房顫動的治療對策

①陣發性心房顫動:發作期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控制心室率和轉複竇性心律;非發作期(竇性心律時)的治療目標是預防或減少心房顫動的發作。

陣發性心房顫動在無器質性心臟病(稱為孤立性心房顫動)時:休息, 鎮靜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應用, 大多數患者均可轉複為竇性心律僅少數需用電複律, 反復發作者應考慮射頻消融局灶起源點以達到根治目的。

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在伴有心臟病時, 也可採用上述原則, 但是如發生了血流動力學障礙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時, 需要立即轉複為竇性心律, 當二尖瓣或主動脈瓣狹窄伴有明顯血流動力學異常時, 必須立即給予複律以防止或逆轉肺水腫的發生, 可選擇同步直流電複律, 首次電擊給予100J, 第二次和以後的電擊給予200J。

②持續性心房顫動:轉複竇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加抗凝治療, 兩種方法的長期療效尚需大規模臨床試驗加以證實。

持續性心房顫動發作時, 如患者能良好地耐受血流動力學障礙, 大多數學者不主張重複使用電複律, 如果系反復出現或持續時間更長, 這種類型的心房顫動最終將發展成為慢性心房顫動,

複律困難, 所以, 此時的治療目標是控制復發時的心室率, 膜活性抗心律失常藥可用來降低復發的頻率, 但療效不能肯定, 而且不良反應大, ⅠA, ⅠC或Ⅲ類藥物可預防心房顫動的復發, 但是它們的療效不穩定, 而且還需考慮它們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不良反應, 對於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可用ⅠC類藥物, 胺碘酮也有一定的療效, 可考慮射頻消融術或外科迷宮手術。

③慢性(永久性)心房顫動:治療目標主要是控制心室率, 預防栓塞併發症, 如果慢性心房顫動經藥物或電複律治療可使血流動力學改善則可行複律治療, 應用適量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如胺碘酮, 奎尼丁)後, 可嘗試進行電複律, 如在電複律治療後仍轉為慢性心房顫動者,

要長期維持竇性心律的可能性則很小, 因此, 對這類患者的治療應側重於控制心室率, 根治法導管射頻消融術或外科迷宮手術對此類患者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