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紅牛尾七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Hónɡ Niú Wěi Qī

【別名】小大黃、小黃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牛尾七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eum forrestii Diels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 去鬚根, 洗淨, 切片,

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粗壯草本, 高達3m。 根木質, 粗壯肥厚, 長圓錐形, 較粗硬, 斷面紫色。 莖直立, 暗紫色或紫色。 葉互生;基生葉有長柄;葉片闊卵狀心形, 長約10.5cm, 寬約9.5cm, 上面赤紅色, 邊緣略波狀, 背面有毛。 圓錐花序頂生, 排列緊密, 夏末秋初開白色小花。 瘦果有三棱, 沿棱生翅。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高寒山區坡地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等地。

【性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舒筋活血;止血。 主咽喉腫痛;痄腮;便秘;腹痛;經閉;痛經;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9g;或浸酒。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