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餐後腹痛盲區:腸易激綜合征

是否遇到過餐後或用餐時腹痛去洗手間的經歷?很多人對餐後腹痛的普遍認知只停留在吃的東西不乾淨等原因。 實際上引發上述症狀的原因有很多, 如果單純只停留在腹瀉、便秘等表像上很容易掉入一個盲區——忽略了腸易激綜合征的危害。

腸易激綜合征(簡稱IBS), 是一種以持續或間歇性腹痛、腹脹、排便、便秘等症狀為臨床表現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 其誘因一方面是腸道動力紊亂, 另一方面還有可能是心理因素, 如焦慮、抑鬱等情緒所導致的。 精神、飲食、寒冷等因素可誘使症狀復發或加重。

腸道動力紊亂與飲食的習慣有極大的關係, 包括是否按時用餐, 是否進食敏感食物及產氣食物(如大豆等), 是否進食高脂肪食物等;同時, 心理因素的影響更是不可忽視, 這主要是針對壓力大、頻率高、加班多的行業如IT、公關、廣告等。

如何分辨是普通脾胃不和症狀還是IBS呢?國際上通用的診斷方法是:反復發作的腹痛或不適(不適意味著感覺不舒服而非疼痛), 最近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有3天出現症狀, 合併以下2條或多條:①排便後症狀緩解;②發作時伴有排便頻率改變;③發作時伴有大便性狀(外觀)改變。 診斷前症狀出現至少6個月,近3個月符合以上標準。

在判斷了癥結後如何治療就成為我們需要謹慎考量的環節。 一般說來由於熬夜、進食涼食物或著涼導致的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最為常見。

調整飲食習慣, 攝入更多的高纖維素等食物可從生活方面對此進行調節;進行心理治療, 對失眠、焦慮患者服用鎮靜類藥物可從心理上調節;而在藥物調節方面可選擇中西醫兩種方式, 但由於腸易激綜合征是長期積累的疾病, 中藥將更為有效達到固腸治本的效果, 此類專為腸道健康藥物已有超過412年的歷史, 如今市面常見的諸如參倍固腸膠囊等

如腸易激綜合征這樣的疾病, 病症與身體狀態是緊密相連的, 身體狀態(包括精神狀態)差將明顯反映到日常病症表現上。 因此服用正確藥物, 調節生活節奏, 改善心理健康狀況才能徹底擺脫IBS的陰影。 更多有關腸易激綜合症資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腸易激綜合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