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兒童型腸息肉的治療方法

相信大家對於腸息肉這樣的症狀肯定是不會陌生的吧, 腸息肉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症狀, 腸息肉的出現不但容易給患者帶來了不舒服的感覺而且還會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所以我們建議廣大的讀者朋友們要重視腸息肉這樣的症狀, 一旦出現了腸息肉的症狀要及時去治療, 下文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兒童型腸息肉的治療方法。

特徵狀況

息肉本身為細胞、血管組織, 有急性、慢性炎症細胞浸潤, 同時有大小不等的囊腔, 壁腔為分泌粘液的柱狀上皮。 因此根據形態特點, 病理上不屬於腫瘤, 而是一種錯構瘤。 由於錯構瘤不一定為先天性, 它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年少者較多見。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主要是大便帶血或便後滴血, 血的顏色鮮紅, 鮮血附於大便表面, 與大便不相混, 出血量常不大, 但極像內痔出血, 因此在兒童期有類似內痔出血症狀時,

首先應考慮到直腸息肉病的可能。 息肉蒂較長時, 用力排便可脫出肛門口外, 排便後又縮回。 個別高位的息肉可能受來回脫垂而引起結腸腸套疊, 臨床診斷除上述症狀外主要依靠直腸指檢, 在小兒排空大便後, 檢查者戴手套塗潤滑劑, 緩慢將食指或中指伸入肛門內仔細捫診, 常能捫到長蒂, 稍硬, 活動而光滑的圓球形息肉。 經反復捫診未發現息肉者。 用兒童直腸鏡按同法緩慢進入直腸檢查, 方法為邊觀察邊旋轉看到腸腔進鏡, 不可盲目進鏡, 否則輕微用力即可致腸壁損傷出血, 甚者破裂穿孔。 有大便堵塞腸鏡時, 用長鉗取出及大棉球吸出。 也可採用退鏡法邊觀察邊退鏡。

治療方法

一旦確診應儘快治療。

較高位的腸息肉按上述操作進鏡找准息肉、固定不動, 用Nd:YAG鐳射經鏡孔進入直接基底部切割。 由於Nd:YAG光纖進入較長、光刀頭擺動幅度大, 切割困難, 可用0.1~0.2mm細鋼金屬做成光纖刀柄, 把光纖固定在金屬柄上, 刀頭外露3mm, 直接像刀運用於基底切割。 較高位息肉呈廣基型者, 光刀與息肉相距2~3mm, 輸出40W鐳射照射, 至息肉呈灰白即可, 不必立即剝離, 待其自然脫落修復, 既快速又安全有較。 低位腸息肉可經肛門鏡下用鐳射於基底切除, 光刀切割時必須慎重, 不應損傷腸壁或造成穿孔。

在上面的文章裡面我們介紹了一種常見的症狀, 那就是腸息肉, 我們知道腸息肉的危害性非常的大, 所以大家要重視這種症狀才行, 上文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兒童型腸息肉的治療方法,

相信大家都已經掌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