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飯後運動什麼時間最好呢?

很多的朋友都喜歡在吃完飯後來進行運動, 飯後進行適度的運動對於增強人的免疫力, 加速新陳代謝都會有一定的好處, 只是應該要注意運動的強度, 過於劇烈的運動對身體會造成很多的不良影響, 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都有哪些運動適合在飯後進行, 以及飯後運動的一些注意事項。

“飯後百步走, 活到九十九”。 平時活動較少, 尤其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 以及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 如果飯後散步20分鐘, 可促進胃腸蠕動, 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利於身體健康。 《攝養枕中方》記載:“食止行數百步, 大益人。 ”也說的是食後緩行, 可促進胃腸蠕動, 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但食後不可急步快走, 不可進行劇烈運動, 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

食後散步的時間應是飯後20分鐘, 絕不是剛吃完飯就出去散步。

如果飯後即開始百步走, 體內的血液就會更多地分佈於軀幹、四肢等活動部位, 使胃腸道血液供應量相應減少, 消化酶的分泌也隨之減少, 那樣胃內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消化了。

“飯後百步走”並不適合所有的人。 體質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 飯後不宜散步, 而要在飯後平臥10分鐘。 這是因為飯後胃內食物充盈, 此時進行直立活動, 會增加胃的振動, 加重胃的負擔, 加重胃下垂。 因此, 飯後應適當靜坐, 閉目養神30分鐘後再活動。 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也不適合“飯後百步走”, 因為飯後胃腸活動增加, 胃腸部的血流增加, 而腦部的血流相應減少, “飯後百步走”會爭奪大腦的血液供應, 這無異於雪上加霜。 這類病人, 飯後應坐下或躺下休息,

否則會因一時腦部供血不足而發生意外。

飯後散步能夠加速人的新陳代謝, 促進血液迴圈, 同時也能夠幫助食物更好的消化, 對於胃腸也會有很多的好處, 只是對於一些身體患有疾病的朋友, 在平時運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不當的運動很可能會使得病情加重, 增加身體的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