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假膜性腸炎的偏方

假膜性腸炎是人體腸道疾病的一種, 而且這種假膜性腸炎其實是一種急性的腸道炎癥, 主要是因為在腸道的表面上覆蓋了一層膜而得到了這個名字。 這種假膜性腸炎一般常見的癥狀為腹痛腹瀉等等, 所以這假膜性腸炎已經嚴重影響到患者們的正常生活, 這也就導致患者們往往在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還會尋求一些假膜性腸炎的偏方。

假膜性腸炎的偏方一

濕熱下迫治法:清熱利濕解肌。 方藥:葛根芩連湯加味。 方中葛根解肌清熱, 黃芩、黃連清熱燥濕, 甘草調和諸藥。 可加銀花、木通、車前子等, 幫助清熱祛濕, 使表里雙解, 濕熱分消, 泄瀉得止。 若濕邪偏重, 胃脘痞悶, , 渴不欲飲, 苔膩, 宜酌加藿香、佩蘭、厚樸。 若熱邪偏重, 發熱, 口渴喜冷飲, 苔黃厚, 可選添連翹、梔子、馬齒莧。 若伴有惡心嘔吐, 可加竹茹、陳皮、半夏。

假膜性腸炎的偏方二

脾虛濕盛方藥:參苓白術湯加味。

方中人參、茯苓、白術、甘草甘溫益氣, 健脾養胃;山藥、扁豆、蓮肉補脾;砂仁和胃理氣;薏米理脾滲濕;桔梗載藥上行, 宣肺利氣, 借肺之布精而養全身。 各藥合用, 補其虛, 除其濕, 行其滯, 調其氣, 兩和脾胃, 則諸癥自除。 若濕重舌苔厚膩者, 加藿香, 厚樸、半夏以燥濕化濁;大便溏稀加肉桂、肉豆蔻以補火燠土。

假膜性腸炎的偏方三

香連丸:每次6g, 每日2次, 用于濕熱泄瀉。 香砂養胃丸, 每次6g, 每日2次。 用于脾虛濕盛之泄瀉。 (2)保濟液, 每次2支, 每日三次。 用寒濕阻滯, 腹痛吐瀉。

假膜性腸炎的偏方四

針灸:

針灸1組:取下脘、合谷、內庭(均用瀉法), 適于濕熱下迫者。 2組:取脾俞、水分(均灸)、陰陵泉、公孫(均用瀉法), 適于脾虛濕盛者。 2. 耳針于大腸、小腸、胃、脾、交感等耳穴中選取三個穴位,

每日或隔日耳針一次, 每次留針20分鐘。

上述文章提及的幾種假膜性腸炎的偏方對于假膜性腸炎的治療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但是這些假膜性腸炎的偏方往往因為方子的不同, 所以在假膜性腸炎的治療效果上面的表現也是不盡相同的。 所以我們的患者朋友要想使用這些偏方, 首先就必須熟悉自己的身體情況, 然后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