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平衡力好,可以保命

受訪專家: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 張一民

西安體育學院健康科學系教授 苟波

與血壓、血脂、血糖等一樣, 平衡力是衡量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 但它並沒有獲得如生化指標一樣的重視。 近日, 刊登於瑞士《神經病學前言》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 僅美國, 每年就有約5.7萬人因平衡力下降, 跌倒而亡。

40歲後, 平衡力急劇下降

美國麻塞諸塞州眼耳醫院研究人員對18歲~80歲人群進行平衡力測試發現, 40歲後, 人的前庭功能會迅速下降。 由於前庭是平衡感受器, 其功能下降可直接導致平衡力降低。

“人一生的平衡力變化主要有三個時期:一是快速增長期, 多出現在5~14歲;二是波動期, 受運動強度影響, 在18~25歲及46~50歲間, 不同人會表現出不同的平衡力變化;三是下降期, 多會在50歲後明顯表現出來。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張一民強調。

一般認為, 平衡力好的人, 身體協調性和反應能力更強, 在處理生活各種瑣事時也會更得心應手。 但近年來, 我國國民整體的平衡能力呈下降趨勢, 尤其是中老年群體。 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 與2010年相比, 2014年3~6歲幼兒(男女)的走平衡木能力下降了4%左右, 20~39歲成年男女閉眼單腳站立能力分別降低約11%和9%, 40~59歲的成年男女的平衡力也出現大幅下滑。

平衡差, 嚴重時可致命

“平衡力是人們日常生活和體育活動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

”張一民強調, 站、坐、蹲、騎等姿勢都離不開平衡能力。 由於平衡的實現需要靠視覺、肌肉力量、神經系統等多重機制相互協調, 一旦平衡力下降, 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影響, 嚴重時甚至致命。

摔倒致死風險增加 。 西安體育學院健康科學系教授苟波說, 在我國, 跌倒死亡是65歲以上老人因傷害致死的第一位原因。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顯示, 2015年, 北京老人平均每人跌倒約1.4次, 發生率為15.5%。 世界衛生組織也發佈報告指出, 全球每年有30余萬人死於跌倒。

出現眩暈耳鳴症狀。 內耳前庭器官不僅能夠幫助人體維持平衡, 還與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相關。 比如,

人在坐車時, 前庭器官受到過度的運動刺激, 就會影響神經中樞, 引起暈車反應。 有研究表明, 前庭功能差的人, 不僅平衡差, 也更易出現發作性眩暈、耳鳴、耳聾和頭痛等症狀。

關節更易受傷 。 苟波表示, 平衡力下降後, 運動能力受限, 肌肉鍛煉機會減少, 久之, 便難以帶動骨骼正常運動, 出現韌帶半月板損傷, 軟骨磨損, 關節疾病早發等一連串不良後果。

反應能力下降。 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者認為, 一個人的反應速度集中體現了身體各部位的協調能力。 反應力與平衡力間具有相關性, 鍛煉平衡力可以提高反應力, 反之, 平衡力下降也會影響到大腦的反應速度。

年輕時就做有效鍛煉

通常認為, 平衡力下降與年齡增長密切相關。

肥胖、吸煙、缺乏鍛煉等也可能削弱平衡力。 可用兩種方法判斷平衡力好壞:一是閉眼單腿站立, 時間越長, 平衡力越好, 女性應當超過12秒, 男性超過13秒。 二是雙腳一前一後直線排列, 前腳腳跟與後腳腳尖相接, 身體保持直立, 觀察身體晃動情況, 若晃動太大, 則為平衡力較弱。 此外, 走正步總順拐, 運動時總摔跤等, 也可能源于平衡力差。

通過有針對性的鍛煉, 可提高平衡力。 專家建議, 從年輕時開始, 人們就該選擇有效的練習方式進行鍛煉。

增肌肉。 小腦接收到前庭器官傳來的資訊後, 會指揮相關肌肉, 做出相應調整, 讓身體保持平衡。 如果肌肉反應速度跟不上, 平衡力就會下降。 鍛煉好腿部肌肉有助於增強平衡力。 若年齡較輕,

可試著練習單腿站立, 或單腿閉眼站立增加難度;若年紀較大, 可手扶固定物進行練習, 建議一周3次。 此外, 單腿蹲、借助平衡球支撐練習等, 都可以起到鍛煉肌肉的目的, 但僅適合年輕人。

打太極。 很少有運動像太極拳這樣講究左右、前後、開合等全身性的整體鍛煉, 且需要呼吸控制、手眼配合等。 研究發現, 6個月的太極拳練習, 能明顯提高中老年人的平衡力。 建議中老年人可以每天嘗試太極拳, 一次半小時, 一周3次。

赤腳走。 赤腳走路時, 能讓保持人體平衡的重要部位——腳心得到有效刺激, 提高人體平衡力。 可選擇公園、操場、住宅周圍等鋪設鵝卵石的地方走, 如果沒有鵝卵石, 也可選擇平坦、乾淨、軟硬適中的沙土, 每天1~2次, 每次15~20分鐘。

糖尿病患者不宜。

原地轉。 鍛煉平衡力一般採用反常規運動, 刺激人體做出平衡反應, 達到鍛煉的目的, 比如倒著走、走貓步等。 此外還可以試試原地轉圈法, 用3小步在原地轉個圈, 根據個人情況轉一兩分鐘, 停下來, 閉眼靜立半分鐘, 然後反向轉。

接拋球。 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理療專家發現, 接拋球可以改善老人的身體平衡性。 身體保持平衡有兩種策略, 一是預防性的, 比如, 看到有人要撞過來, 大腦提前反應, 肌肉緊繃;另一種是糾正性的, 即失去平衡後, 大腦才調動肌肉, 改變身體姿勢。 接拋球可以通過鍛煉, 增強老人的預防性策略, 提高平衡力。

練大腦。 多採用記數、拼圖、背誦詩詞等方法進行腦力訓練, 可以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 減緩神經功能衰退,防止平衡力下降。此外,在保證膳食平衡的基礎上,適量補充穀類、魚類、蛋類、瘦肉、堅果等,也有助於維護大腦的正常反應能力。▲(本報記者譚卓曌)

減緩神經功能衰退,防止平衡力下降。此外,在保證膳食平衡的基礎上,適量補充穀類、魚類、蛋類、瘦肉、堅果等,也有助於維護大腦的正常反應能力。▲(本報記者譚卓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