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315

當人們在做日常體檢的時候發現查出來平均血紅蛋白濃度達到315, 這并非一個正常的狀態, 人們還是需要再去做更加全面的檢查, 大部分病理性引起的血紅蛋白增高都是和心肺疾病有一定的關系, 還可能是由于血管畸形, 不管哪種原因都應該要查明后才可以對癥下藥, 及時去治愈。

血紅蛋白增高、降低的臨床意義基本和紅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相似, 但血紅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貧血的程度。

血紅蛋白增多有以下情況

(1)生理性增多見于高原居民、胎兒和新生兒, 劇烈活動、恐懼、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見于嚴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 如法洛四聯癥、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肺動脈或肺靜脈瘺及攜氧能力低的異常血紅蛋白病等。 也見于某些腫瘤或腎臟疾病, 如腎癌、肝細胞癌、腎胚胎瘤及腎盂積水、多囊腎等。

血紅蛋白減少見于以下情況

(1)生理性減少3個月的嬰兒至15歲以前的兒童, 主要因生長發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統造血的相對不足, 一般可較正常人的低10%-20%。 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釋, 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漸降低,

可導致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減少。

(2)病理性減少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所伴發的貧血。

B.因造血物質缺乏或利用障礙所致的貧血, 如缺鐵性貧血、葉酸及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

C.因紅細胞膜、酶遺傳性的缺陷或外來因素所致紅細胞破壞過多而導致的貧血,

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海洋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異常血紅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心臟體外循環的大手術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學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貧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