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哪些病需要做腸鏡

現在各種各樣的檢查, 但是這並不稀奇, 主要的目的就是檢查一下我們身體的狀態, 以及身體需要一個怎麼樣的檢查結果, 比如很多人腸胃不舒服, 時不時的會有腹瀉, 腹脹, 以及大便秘的現象, 這個時候要到醫院去做檢查, 通常需要做的就是腸鏡檢查, 在操作的過程當中雖然不會有太大的痛苦, 但是患者也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什麼樣的人需要做腸鏡

操作技巧

單人操作由於協調性好、更便於一些特殊手法的運用, 使檢查效果更好, 在不同的腸段進鏡方法上有以下幾種技巧:

1、直乙結腸、乙降結腸移行部:通過不斷旋鏡循腔及拉直鏡身, 使降乙以下腸管基本套在30cm的鏡身上。 旋鏡的目的是視腸腔變化將腸腔的走向轉至視野的上方或下方, 再作上下鈕調節(有時需調節左右鈕)暴露腸腔進鏡。 反復回拉結合搖鏡、抖鏡可以使鏡身取直, 把過長的、游離的乙狀結腸套疊在鏡身上,

為下一步順利進鏡打下基礎。

2、旋轉式進鏡:當腸腔在視野內且無明顯轉向時, 不要直接向前送鏡, 而採用旋轉式進鏡。 這裡所講的旋轉式進鏡不同於前面所說的旋鏡, 方法是右手握住鏡身, 不斷小幅度沿鏡身縱軸左右旋轉鏡身同時進鏡, 作者將這種進鏡方法總結為旋轉式進鏡。 其優點是可以將手部力量準確傳遞到內鏡前端, 防止鏡身在體內成弓狀彎曲, 從而避免拉長游離腸管引起異常疼痛, 預防袢曲形成;還能減輕右手進鏡的力量, 更輕鬆地完成操作。 原理猶如持針灸針穿刺皮膚:直接進針需用力, 且很易使針彎曲, 如輕輕旋轉則容易保持直線進入。 此法簡單、實用, 特別適合在通過降、乙狀結腸時使用。

3、結腸脾曲:如脾曲過度扭曲而使脾曲呈銳角, 僅可見屈曲的皺襞遮蓋住整個腸腔, 此時盲目滑鏡可引起病人疼痛, 腸壁損傷, 甚至造成穿孔。 可改右側臥位循腔進鏡, 或通過旋鏡將皺襞轉至視野的下方, 將內鏡前端送至皺襞處, 左手將大旋鈕向下旋轉, 鏡端壓住皺襞, 同時鉤拉、稍許退鏡, 使脾曲鈍角化, 暴露腸腔順勢進鏡, 同時左手回復角度鈕。 腸鏡過肝曲困難時, 亦可採用此法。

4、升結腸:當內鏡前端剛過肝曲, 常常是升結腸腸腔暴露充分, 但進鏡困難, 甚至不進反退。 多因為手部力量不能傳遞到內鏡前端, 腸鏡在橫結腸內呈弓狀下垂。 此時應先行退鏡拉直鏡身, 請助手按壓患者臍部, 並用力向劍突肋弓方向推頂,

以抵禦結腸的下垂, 再行進鏡可獲成功。

檢查注意事項

1、檢查前一天禁止吸煙。

2、要有成人親友陪伴, 術前取下假牙, 女士去妝。 (胃鏡)

3、檢查前兩天進食容易消化飲食半流質如稀飯, 禁食含粗纖維類食物。

4、檢查前一天米湯、牛奶、豆漿等流質飲食,

檢查當天禁食。

5、檢查後24小時內禁食辛辣食物, 12小時內不能飲酒。

6、檢查後24小時內不得駕駛機動車輛、進行機械操作和從事高空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