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1990年5月18日 蘇聯首例顱骨連體兒分離成功

1990年5月18日, 莫斯科蘇聯醫學科學院布林琴科神經外科手術研究所成功地進行了蘇聯首例連體嬰兒顱骨分離術, 此手術在蘇聯醫學界引起強烈轟動。

來自立陶宛的一位母親接受了剖腹產手術後, 一對共重3.2公斤孿生姊妹維莉婭和維塔莉婭平安地來到人世。 這對前顱骨連接在一起的姊妹, 彼此不能相見, 行動十分困難, 她們雖然"合二為一", 但性格迥異, 維塔莉婭外向活潑, 維莉婭內向文靜, 平時, 維莉婭已酣然入睡時, 維塔莉婭卻在調皮地玩耍, 行動難以合拍。

據相關資料顯示, 頭顱連體兒約占所有連體兒比例的2%-6%。 目前, 世界上已發現這種病例不下80起, 全世界總共已作過幾十次頭顱連體兒分離術, 但手術風險極大, 被分離開的孿生兒很難兩人都存活下來。 這次引人注目的手術是世界上第32次嘗試, 在蘇聯國內則是第二次

這次手術無論從技術的複雜性或取得的效果看, 都堪稱史無前例。 手術中運用了神經外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手術的最大難點在於如何精確無誤地判定連體兒的大腦分界線, 以確保不誤傷其中的任何一個。

事後, 手術的主持者蘇聯醫學科學院院士亞歷山大·科諾瓦洛夫介紹說:"兩個女孩腦髓部分的大面積連接對手術造成很大困難,

甚至在顯微鏡下也很難判定兩個孩子的大腦分界線。 "醫生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使手術獲得成功, 據觀測, 這次手術對兩個女孩的腦功能均沒有什麼損害, 她們的腦功能發育良好, 但對未來的發展做出預測則為時尚早。

分離後的孿生妹妹還有一段艱難的恢復期, 她們還要接受整形手術, 同時, 兩姊妹將以一種新的方式互相交往, 這對不久前還連為一體, 而如今分開生活的女孩在心理發育上也會造成一些問題, 需要進行細緻的觀察、治療和精心的護理。

●科學堂

連體嬰兒

連體雙胞胎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先天畸形, 在5萬~10萬次懷孕中只有一例,

大多數連體雙胞胎在胚、胎期就死亡了, 能活著分娩下來的約為20萬次分娩一例。 這麼少的"倖存者"出生後也常因重要器官畸形或餵養、醫護不當而夭折。

連體嬰兒是怎麼形成的呢?一般解釋說, 同一個受精卵分裂成兩個胚胎細胞時沒有完全分裂開就會形成連體雙胞胎, 這通常發生在懷孕的最初兩周。

兩個胎兒具有相同的染色體核型、性別, 血型、指紋等。 儘管連體雙胞胎各不相同, 醫學界仍根據他們大致相同之處予以分類, 如頭顱連胎、胸腹連胎、側連胎、脊柱連胎等多種。

近半個世紀來, 隨著檢查儀器的現代化, 麻醉、外科手術水準及術中、術後嬰兒監護水準的提高, 連體嬰兒的分離手術成功率已大大提高。 據瞭解, 術後存活一個的達90%以上,

雙嬰均存活的達53%。 施行連體嬰兒分離手術涉及學科龐雜, 對醫院各專業的技術水準和各專業間的工作協調配合、組織能力都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從目前醫學的發展趨勢來看, 相信, 未來連體嬰兒的分離成功率將會提高。

相關新聞閱讀:海南首例連體嬰兒成功分離:術後康復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