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桂竹香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種子植物名稱》。

【拼音名】Guì Zhú Xiānɡ

【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Wallflower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桂竹香植物香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eiranthus cheiri L.

採收和儲藏:春季開花時採摘,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桂竹香 多年生草本, 高20-60cm。 莖直立或上升, 具棱角, 下部木質化, 具分枝, 全株被貼生長柔毛。 基生葉蓮座狀;葉柄長7-10mm;葉片倒披針形、披針形至線形, 長1.5-7cm, 寬5-15mm, 先端急尖, 基部漸狹, 全緣或稍具小齒;莖生葉較小, 近無柄。 總狀花序果期伸長;萼片4, 長圓形, 長6-11mm;化瓣4, 橘黃色或黃褐色, 倒卵形, 長約1.5cm, 有長爪;雄蕊6, 近等長;雌蕊1, 子房少數有極短柄, 柄線形, 花柱短, 柱頭成二極叉開, 深裂。 長角果線形, 長4-7.5cm, 具扁4棱, 直立, 勁直, 果瓣有明顯中肋。 種子2行, 卵形, 淺棕色, 先端有翅。 花期4-5月, 果期5-6月。

【生境分佈】原產歐洲。 現我國各地有栽培, 供觀賞或藥用。

【性狀】性狀鑒別 花呈橢圓形, 長約2.5cm。 花萼4片分離, 闊披針形, 先端漸尖, 長0.5-1cm, 綠色或綠褐色。 花冠4瓣,

上端腎形向下漸狹成條狀, 長編印1.5cm, 枯黃色或黃褐色。 雄蕊6枚, 近等長。 雌蕊1, 花柱較短, 柱頭2分叉。 氣微香, 味微苦。

【化學成份】

花含槲皮素(quercetin), 竹鼠李素(rhamnetin), 異鼠李素(isorhamnetin), 異鼠李素-3-阿拉伯糖-7-鼠李糖甙(isorhamnetin-3-arabino-7-rhamnoside), 異鼠李素素-3-葡萄糖-7-鼠李糖甙(isorhamnetin-3-gluco-7-rhamnoside), 槲皮素-7-鼠李糖甙(quercetin-7-rhmnoside)等黃酮類化合物, 並含異硫氰酸-3-甲硫基內酯(3-methylthiopropyl isothiocyanate)。

種子含牆花甙(cheiroside)A, 牆花毒甙(cheirotoxin), 阿氏桂竹香甙(alliside), 去葡萄糖牆花毒甙(desglucocheirotoxin), 葡萄糖芥甙(erysimoside), 葡萄糖阿氏桂竹香甙(glucoalliside), 黃白糖芥甙(erysimoside), 葡萄糖阿氏桂竹香甙(glucoalliside), 黃白糖芥甙(helveticoside), 黃白糖芥醇甙(helveticosol), 葡萄糖糖芥醇甙(erysimosol), 毒毛旋花子甙元(strophanthidin), 雙葡萄糖糖芥甙(glucoerysimoside), 比平多甙元-6-去氧古洛糖葡萄糖甙(glucobipindogulomethyloside), 芥子堿(sinapine)。 還含揮發性的異硫氰酸甲酯(methylisothiocyanate), 異硫氰酸異丙酯(isopropylisothiocyanate)。

【性味】甘;平

【歸經】大腸;腎;肝經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通經。

主大便秘結;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注意】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花有瀉下和通經的作用。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