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這種廉價食物滋補力強 功效竟可代替參湯!

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消化內科張照蘭教授:粥熬好後, 上面浮著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 中醫裡叫做“米油”, 俗稱粥油。 通常所說的粥油是由小米或大米熬粥後所得的。

中醫認為, 小米和大米味甘性平, 都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作用。 二者用來熬粥後, 很大一部分營養進入湯中, 其中尤以粥油中最為豐富, 是米湯的精華, 滋補力強。

清代趙學敏撰寫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 米油“黑瘦者食之, 百日即肥白, 以其滋陰之功, 勝於熟地, 每日能撇出一碗, 淡服最佳”。 清代醫學家王孟英在他的《隨息居飲食譜》中則認為“米油可代參湯”,

因為它和人參一樣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 那麼, 到底該如何做好粥油?你又適合喝粥油嗎?

這種廉價食物滋補力強功效竟可代替參湯!

如何做好粥油?

分享給大家三個熬粥油的關鍵點:首先, 要時刻關注粥油, 防止外溢。 其次, 很多人在熬粥油的時候發現水放少了, 會去加水。 中途不建議加水, 會減弱粥油的濃稠感。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 選擇大米一定要是新米, 最好選擇優質的大米。

除此之外, 要做好粥油, 建議以水米10:1的配比, 放在砂鍋或者不銹鋼蒸鍋裡, 燒開後用小火慢慢熬。 當天熬好的粥油最好當天吃, 不然營養物質都流失了。

喝小米粥油時, 小米可單獨熬粥, 也可與大米一起熬。 做粥時, 清水沸開再入鍋,

以大火沸煮;漂起米油後, 改為小火慢熬, 待到米油增多加厚成脂、米粒開花, 粥就熬好了。

大米粥也很好, 尤其是長長的香米, 熬出來的米油有特殊的清香味。 熬粥前將米浸泡1個小時最好, 讓米粒膨脹開, 熬出的粥黏, 口感好。 香港人經常將米泡一個晚上, 第二天早晨再煮, 粥更稠, 取最上面一層油, 冷卻後極黏稠, 富有光澤。

另外, 根據中醫“藥食同源”的理論, 煮粥的時候加少許黨參或太子參, 對老人氣虛、動輒氣喘、疲勞有效;加山藥、扁豆花, 可幫助消化, 對慢性腹瀉有一定作用;加榛子仁、枸杞子, 還有養肝益腎、明目美膚的作用。

推薦喝粥油的人群有哪些?

中醫認為大米味甘性平, 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作用。 特別適合脾胃虛弱,

以及如腫瘤患者這樣的重症病患者。 而小米粥油適用於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的人服用。

○老年人不同程度存在著腎精不足的問題, 如果常喝粥油, 可以起到補益腎精、益壽延年的效果;老人喝粥油的時候最好空腹, 再加入少量食鹽, 可起到引“藥”入腎經的作用, 以增強粥油補腎益精的功效。

○產婦、患有慢性胃腸炎的人經常會感到元氣不足, 喝粥油能補益元氣、增長體力, 促進身體早日康復。 另外, 胃潰瘍患者可以在喝粥油時, 吃一點含堿的食物, 如可以在粥裡放點小蘇打。 這主要是胃潰瘍患者本身胃酸分泌過多, 進食後又會分泌大量胃酸, 從而使胃部損壞, 吃點含堿的食物可以中和一下胃酸。

另外, 不建議糖尿病患者喝粥油,

但可以用赤豆或米仁、小米熬粥喝。

本文綜合:健康時報、浙江老年報等網路綜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