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得了帕金森怎么辦

帕金森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同時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錐體外系疾病, 而且隨著年紀的增高這種疾病的發病率也就會越來越高, 主要表現為震顫, 運動障礙以及平衡張海等等, 所以這個時候, 就一定要注意積極的接受治療, 下面就去看看得了帕金森治療的方法,

帕金森是老年人常會出現的一種神經性疾病。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 會變得更加的嚴重, 其實生活中除了會采取藥物治療, 但是也會依據病情的情況做決定, 所以即便是治療需要注意接受醫生的建議,

(1)藥物治療:在疾病的早期, 藥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癥狀, 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藥物是左旋多巴制劑(商品名為美多巴或息寧), 自六十年代開始應用于臨床治療以來, 一直到現在都是臨床上最核心的藥物。 藥物必須長期服用, 一旦停止治療, 病情則會復發。 在最初幾年藥物治療效果最佳,

雖然多數病人長期應用仍然有效, 但在長期服用以后, 病人會感到藥物有效時間縮短, 有些病人會產生“劑末”現象和“開、關”波動。 藥物治療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常經過3-5年的治療后病情會變得難以控制, 藥物的副作用與其療效會功過相抵, 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外科治療:主要有神經核團細胞毀損手術(細胞刀)與電刺激手術兩種方式, 原理都是為了抑制腦細胞的異常活動, 達到改善癥狀的目的。 前者是在異常活躍的神經核團上制造一個直徑約3毫米的毀損灶, 后者則是埋植刺激器通過高頻電刺激達到類似毀損的效果。 從外科手術操作技術上講兩者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均是將電極放在特定的腦內核團靶點上, 之后進行刺激或毀損。 神經核團細胞毀損手術最大的缺點是易復發, 是不可逆治療, 而電刺激手術為可逆的、可調式治療方式。 帕金森的外科治療我國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 在1997年由第四軍醫大學高國棟教授創立的“邊界定位法”, 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 這一方法直接提高了手術的準確度, 降低了并發癥, 使外科治療真正成為中晚期帕金森患者選擇。

上面就是關于帕金森的治療方法, 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 生活中一般采取藥物治療及外科治療, 但除此之外, 我們的一些生活保健也是需要重視的, 比如飲食健康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都要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