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能否教出好孩子和父母的知識結構無關

家庭教育能否教出好孩子, 跟父母本人的知識結構沒有任何關係。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 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給孩子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 我出身農家, 我的父母都不識字, 母親是婦女隊長, 父親是木工, 兩個人都喜歡幫助人, 而且他們會要求我們一起去幫, 這也讓我從小耳濡目染, 養成了樂於助人的性格。 我們一家人在村裡的人緣都很好, 我也經常將自己的小人書、水果糖分享給小夥伴們, 我的領導力應該就是那時候培養的吧!

幫助別人的背後是別人也會幫助你, 甚至可能是更多的幫助, 只不過可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

在北大讀書時, 宿舍裡打水和打掃衛生最多的是我, 但我像我的父親一樣習慣了不去計較。 所以創辦新東方後去找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同學, 希望他們回來一起做新東方時, 我的這幫同學幾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理由只有一個:俞敏洪在我們心中一直是一個好人, 如果乾成功了, 我們一定可以利益共用。

一定要培養出孩子對某種東西的超級愛好。

父母一定要培養出孩子對某種東西的超級愛好和渴望, 只要是這個愛好有點正能量的, 父母就不能去干預, 哪怕這種愛好影響了他的學業。 這也是我自身的體會。 我母親給我買了許多小人書, 這促使我愛上了文學, 因此我的語文成績非常好。

但由於小時候調皮被數學老師關在辦公室餓了一天, 我就因為厭惡數學老師進而厭惡數學, 高考數學才考了4分。

雖然我母親只是希望我能做個農村小學教師, 但我的堅持, 讓我最終考上了北大。 在孩子生命中培養出他最最重要的渴望, 是孩子對於生命以及生命爆發的無限嚮往, 進而迸發出對某種事物追求的激情, 這會令他們不甘於現狀。 而一旦認命了, 你的人生就從此結束了。

我現在也很注重培養自己孩子的讀書習慣, 我家裡上萬本書, 每一層都是書架, 在這種環境中, 孩子不讀書往哪兒跑?關鍵是家長自己也得真正讀書, 孩子才會讀書。

教育好了父母, 就教育好了孩子。 現代社會有一個問題是, 大部分的父親與孩子的接觸遠遠不夠。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調研, 讓學生做出選擇, 假如發了大水, 船上有9個人及東西, 包括父母、爺爺奶奶、小狗、電腦等, 船行到途中因某些問題, 只能留下三樣, 其餘只能扔進水裡。 孩子留下來的除了自己, 第二樣通常都是媽媽, 最終把爸爸留下來的只有20%。 出現這樣的結果的原因是爸爸在孩子心目中沒有留下深刻的認識。

父親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 甚至是每年要有一定量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 這樣做會培養孩子對父親的依賴感, 孩子能從父親身上學到獨立的精神。 女孩能通過父親瞭解男人是什麼樣子, 男孩能從父親身上學到怎麼去當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