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糖尿病要做什麼檢查 這十項檢查不能少

糖尿病要做身高、體重、BMI檢查

對身高、體重與BMI的監測, 除了可以提示超重、肥胖的風險外, 還可以指導糖尿病患者的用藥。 例如, 醫生在為2型糖尿病患者開藥時就會參考BMI的水準, 在二甲雙胍、胰島素、胰島素促泌劑、α-糖苷酶抑制劑等不同種類的藥物中進行選擇。

糖尿病要做空腹/餐後血糖/HbA1c檢查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防治的“五駕馬車”之一, 如果條件允許, 每個糖尿病患者都應該配備一台血糖儀, 在家中進行規律的自我監測。 HbA1c可以真實反映糖尿病患者3個月來血糖控制的平均水準, 對治療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但是有些患者血糖波動性較大, HbA1c很難將這種波動真實地反映出來, 所以HbA1c需要與平時的血糖監測結果進行比對, 相互參考。

糖尿病要做尿常規檢查

尿常規中與糖尿病相關比較重要的檢查項目主要有尿糖、尿酮體、尿蛋白、紅白細胞等。 其中, 尿蛋白檢查是診斷糖尿病腎病的重要依據, 也是醫生對糖尿病腎病臨床分期的重要依據。 尿中蛋白質含量多達0.15g/24h以上時, 稱蛋白尿, 尿常規定性可出現陽性。 尿常規的檢測結果受其他因素影響較大, 所以應當至少每個季度複查一次。

糖尿病要做血壓檢查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合併高血壓, 對於這些人來說, 如果有條件, 也應當配備一台經過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 在家中進行正確的自我監測。

糖尿病要做總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檢查

身材偏胖的糖尿病患者尤其關注這幾項指標。

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與甘油三酯的檢測值越高, 血脂紊亂的程度越嚴重, 心血管病的危險就越大。 與尿常規不同, 對於血脂的檢測, 每年進行1~2次即可, 不需反復檢測。

糖尿病要做肌酐檢查

血肌酐的異常升高通常提示糖尿病腎病病情的惡化程度。

血肌酐也可以用來評測糖尿病腎病的進展情況。 結合尿酸與尿素氮的水準, 我們還可以評估糖尿病患者目前的腎功能水準。 很多服用經腎臟代謝降糖藥物的糖尿病患者都非常關注自己的腎功能, 這對他們來說有特別的指導意義。 與血脂檢測一樣, 血肌酐也只需要每年檢測一次即可。

糖尿病要做肝功能檢查

與腎功能檢查一樣, 常年服用藥物的糖尿病患者也非常關心自己的肝功能情況。 其實, 只要自己肝腎功能本來就沒有問題, 按照醫生制訂的方案, 規律服用降糖藥物, 對肝腎功能的影響是很小的, 糖尿病患者不需要擔心。 肝功能的檢測也是每年一次即可。

檢查肝功能的另一重要目的是瞭解患者是否合併有脂肪肝, 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檢出率較高。 對於合併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更要關注糾正血脂紊亂和選擇合適的降糖藥物, 更要強調飲食、運動和控制體重。

糖尿病要做心電圖檢查

如果既往心臟健康狀況良好,沒有合併高血壓、血脂紊亂等慢性疾病, 每年進行一次心電圖檢查即可。

糖尿病要做視力及眼底檢查

與普通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白內障、青光眼、眼底出血等眼部問題,每年一次的眼部檢查非常必要。有很多糖尿病患者沒有及時發現自己眼底出血的症狀,擅自服用阿司匹林之類的抗凝藥物,加重了出血症狀,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糖尿病要做足背動脈搏動及神經病變檢查

因為感覺異常,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出現小的傷口時沒能及時發現處理,這極有可能出現感染,進而可能發展為截肢,所以相關的預防檢查非常必要。足背動脈搏動及神經病變的檢查至少應當每個季度進行一次。平時糖尿病患者在家中也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檢查,發現自己感覺異常或身體出現傷口要及時進行處理。

糖尿病要做心電圖檢查

如果既往心臟健康狀況良好,沒有合併高血壓、血脂紊亂等慢性疾病, 每年進行一次心電圖檢查即可。

糖尿病要做視力及眼底檢查

與普通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白內障、青光眼、眼底出血等眼部問題,每年一次的眼部檢查非常必要。有很多糖尿病患者沒有及時發現自己眼底出血的症狀,擅自服用阿司匹林之類的抗凝藥物,加重了出血症狀,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糖尿病要做足背動脈搏動及神經病變檢查

因為感覺異常,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出現小的傷口時沒能及時發現處理,這極有可能出現感染,進而可能發展為截肢,所以相關的預防檢查非常必要。足背動脈搏動及神經病變的檢查至少應當每個季度進行一次。平時糖尿病患者在家中也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檢查,發現自己感覺異常或身體出現傷口要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