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麻風病的防治知識

麻風病是一種傳染疾病, 在這裡給大家簡答的介紹些麻風病防病知識, 首先這種病不會遺傳, 不會因為家中有人得這病而影響到下一代, 其次, 麻風病也不是胎裡帶的, 不是天生就有的, 所以說大家放心, 只要後期不被麻風分支桿菌感染, 不接觸麻風病傳染源是不會得麻風病, 下面是一些有關麻風病的防治知識。

一、什麼是麻風病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 主要侵犯皮膚、粘膜和周圍神經, 也可侵犯深部組織和器官。 本病在世界範圍內流行甚廣, 據估計全世界現有麻風病人約一千萬人左右主要分佈于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

二、麻風病有什麼症狀

麻風桿菌侵入機體後, 一般認為潛伏期平均為2~5年, 短者數月, 長者超過十年。

1.面部浮腫、發紅、發光, 似“酒醉”面容。 常伴眉毛稀疏脫落及臉部蟻行感或異物感。

2.身上生斑、起結節或斑塊,

有的斑塊象癬, 但不癢, 用治癬的方法治不好。

3.皮膚麻木、不出汗, 特別是斑和斑塊處。 有的筋痛(神經痛)作風濕治療無效。

4.手指伸不直, 虎口無肉(肌肉萎縮)形如雞爪。

5.足底潰爛, 無明顯疼痛, 久治不愈。

6.走路跛腳, 步態異常。

7.口角歪斜, 不能作吹口哨動作。

8.眼睛閉不攏, 似兔眼。

麻風病可具備上述症狀, 但有上述症狀者不一定是麻風病, 應找醫生仔細檢查, 以求確診。

為便於基層防治人員和廣大群眾認識和報告麻風病, 將麻風病特徵概括為十大線索口訣作為參考:生瘡生癬, 不痛不癢;紅斑白斑, 麻木閉汗;虎口無肉, 手指彎曲;吊腳跛行, 歪嘴兔眼;眉手脫落, 面如酒醉;手足起泡, 不知痛癢;四肢筋痛(神經)、疼痛難忍;足底潰爛, 久治不愈;面部結節,

耳垂肥大;長期接觸, 勿忘檢查。

三、麻風病是怎樣傳染的

麻風病病源菌是麻風桿菌。 主要傳染方式是直接接觸傳染, 即健康人破損的皮膚和粘膜直接接觸病人含有麻風桿菌的皮損或粘膜損害;其次是間接接觸傳染。 即健康破損的皮膚或粘膜經常接觸病人用過的生活用品或生產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風桿菌不一定發病。 是否發病主要決定於本人機體對麻風桿菌的抵抗力(免疫力)。 調查統計95%以上的成人對麻風病有免疫力。

四、怎樣預防麻風病?

1.麻風病的預防主要是早發現, 早治療。 實行對現症病人的家屬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健康檢查, 做到及時發現, 及時治療。

2.大力宣傳, 普及麻防知識, 爭取早防、早治。

3.搞好愛國衛生運動, 增強體質, 減少發病。

以上這些是全是有關麻風病的防治知識, 希望大家閱讀後, 就麻風病有個正確的瞭解和認識, 尤其是結合麻風病十大線索口訣, 做為參考依據, 如果發現或者感覺自己有麻風病症狀, 不要驚慌, 更不要害怕去醫院, 早接受治療, 早康復, 以免耽誤自己, 又貽害其他健康人, 到時候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