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這四種癌症篩查可降低死亡風險

現已證實大腸癌、肺癌、乳腺癌、子宮頸癌這四種癌症的篩查方法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風險

廣州日報訊 (記者黃蓉芳)隨著各種癌症的高發, 老百姓對癌症的恐懼也日益增加。 癌症的預防、篩查和治療, 成為越來越多老百姓關注的問題。 各種醫療機構 和體檢機構也推出了各種腫瘤標誌物的檢測。 然而, 記者從日前在香港召開的“癌症診治國際新趨勢——免疫療法與癌症篩查”研討會上獲悉, 目前, 沒有一種腫瘤 指標有足夠的靈敏度, 可單獨用作癌症篩查。 不同的人群, 應根據自己的年齡、生活習慣、家族史等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

分析可能存在的某種癌症風險, 同時, 了 解不同癌症的確診指標, 然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 專家介紹, 現已證實, 大腸癌、肺癌、乳癌、子宮頸癌這四種癌症的篩查方法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風險。

現狀:

癌症篩查誤區多

在中國內地, 根據對全國腫瘤登記中心2011年監測資料的統計分析, 當年新增癌症病例337萬, 相當於每分鐘就有6.4人得癌。 而根據香港癌症統計中心 資料, 癌症新症由2003年的21289宗增至2012年的27848宗, 10年內增長了30%。 每5名女性便有1位會罹患癌症, 男性更是每4位中便有一 位。 癌症已成為香港人的頭號殺手。

“預防癌症, 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及時的癌症篩查非常重要。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與香港 綜合影像及內視鏡診斷中心外科專科醫生潘冬松指出,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癌症篩查的重要性, 但是, 由於各種醫院的身體檢查服務內容各異, 網路上也充斥著 不同的資訊及傳聞, 讓老百姓無所適從。 “例如, 不少醫院用各種腫瘤指標作為癌症篩查的指標。 ”潘冬松說, 但事實上, 目前, 沒有任何一種腫瘤指標有足夠的靈 敏度可單獨用作癌症篩查。 某些指標, 即使是非癌症患者也有可能偏高, 呈現出假陽性, 有時候又可能出現假陰性, 結果, 這反而容易讓老百姓錯誤解讀。 “假陽性 的, 虛驚一場倒也算了, 但如果是假陰性, 則有可能錯過及早確診的機會。 ”

潘冬松還指出, 目前各種醫療機構林林總總的檢查項目,

比如X光 檢查等, 其實也並不適合每個人, 胡亂測試, 只是浪費金錢。 “因此, 不同的人群, 應根據自己的年齡、生活習慣、家族史等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 分析可能存在的 某種癌症風險, 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 從而達到癌症篩查的目的。 ”

腫瘤指標:

大部分用於評估復發風險 而非確診指標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與香港綜合影像及內視鏡診斷中心放射科專科醫生楊國偉認為, “即使是常見的相應腫瘤指標, 也並不能單獨用作早期的確診指標。 ”他說, 大部分的腫瘤指標都是用於評估復發風險和治療成效的。

以香港的常見癌症為例, 比如, 大腸癌的腫瘤指標CEA, 主要是用來評估大腸癌是否有擴散跡象以及患者對療程的反應的;肝癌的腫瘤指標AFP,

主要的用處 是協助確診、評估癌症分期以及患者對療程反應;乳腺癌的腫瘤指標CA15-3、CA27.29、CEA, 主要用來評估腫瘤有否復發;前列腺癌的腫瘤指標 PSA, 可用來協助確診、評估腫瘤有否復發及患者對療程反應。

各種常見癌最有效的篩查方法究竟是什麼呢?楊國偉認為, 必須先瞭解不同癌症的確診指標, 才有可能選擇合適、準確的癌症篩查方法。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資料顯示, 現已證實有四種篩查方法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風險。 ”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與香港綜合影像及內視鏡診斷中心兼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寬耀介紹, 除了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傳統的癌症治療方法, 目前, 免疫療法在癌症治療中越來越多地使用。

“在2015年5月的ASCO會議中, 免疫治療成為重點討論議題, 更有望5年內取代化療。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與香港綜合影像及內視鏡診斷中心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