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胎心監護什麼時候做?醫學專家來告訴你

孕婦到達一定時間之後需要做胎心監護, 目的就是隨時關注胎兒的健康狀況, 有什麼問題可以早發現早治療, 避免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但是做胎心監護需要到一定的時候。

1、胎心監護什麼時候做

正常妊娠的話一般會從懷孕32周開始, 每一次產檢都會加入胎心監護, 從孕37周開始則每週做一次胎心監護;如果是高危孕婦或者有合併症或併發症, 如妊高症、過期妊娠、糖尿病合併妊娠等, 則可能從懷孕28周開始進行這一項檢查。 孕婦也可自己在家進行胎心監護, 先由醫生確定胎心位置, 以後孕婦在家時, 由丈夫直接用耳貼在孕婦的腹壁上聽即可, 每日一至數次。

2、胎心監護每次時間

產檢時每次胎心監護的時間大約是20分鐘左右, 是連續無間斷的利用胎心監測儀進行監聽, 如發現異常, 會延長監護時間。 對於高危孕婦, 在孕35周以後, 需住院監護胎心, 如果有必要, 每次監測的時間將超過1個小時。

3、胎心監護怎麼做?

准媽媽躺在儀器床上露出肚子, 然後把兩個探頭, 一個綁在准媽媽的子宮頂端, 探測宮縮。 另一個綁在胎兒的胸部或背部對應的位置進行胎心的測量。 如果准媽媽感覺到胎動時就按住按鈕, 這個時候機器就會自動記錄胎動。 每次胎心監護一般要用20-40分鐘。

4、胎心監護圖怎麼看?

醫生和准媽媽通過機器畫出的圖像能夠得知胎兒動的時候心跳是否正常。 相關專家說明, 胎心監護圖上通常有著兩條曲線, 一條記錄的是胎心率的變化,

還有一條就是宮縮情況。 胎兒正常的心率是在120次/分-160次/分之間, 要是胎心監護的20分鐘內, 寶寶的胎心是比較穩定的, 同時寶寶至少有2-3次在活動時胎心率加快, 一般是比安靜的時候胎心率每分鐘至少快15下, 每次持續至少15秒, 這個就叫做"胎心監護反應型", 表示胎兒的胎心是正常的。 要是胎兒活動時胎心率沒有加快, 或者在測量的時候心率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這說明胎兒的狀況或許有異常(如缺氧或胎盤有問題等), 這就被叫做"無反應型"。 准媽媽需要吸氧, 差不多60分鐘以後再做一次胎心監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