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染發染出的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粘膜由于接觸外界物質, 如化纖衣著, 化妝品、藥物等等而發生的炎性反應。 其臨床特點為在接觸部位發生邊緣鮮明的損害, 輕者為水腫性紅斑, 較重者有丘疹、水疙甚至大疤, 更嚴重者則可有表皮松解, 甚至壞死。 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作適當處理, 可以速愈, 否則可能轉化為濕疹樣皮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染發的人群越來越多:中老年人定期將白發染黑以保青春, 年輕人追趕潮流將頭發染成五顏六色。 然而, 與染發相關的投訴及到皮膚科看染發過敏的患者不斷增加, 觸發公眾對染發安全性的關注。

因染發而引起的過敏主要表現為接觸性皮炎, 表現為接觸部位如頭皮出現紅斑、腫脹、丘疹、水皰, 嚴重者可有滲出、結痂, 小部分可發展至耳、面、頸乃至全身。 自覺有瘙癢、燒灼感、腫脹感, 嚴重者可有全身癥狀, 如發熱、畏寒、頭痛等。 引起接觸性皮炎的原因可分為原發刺激性和變態反應性兩種, 前者主要指接觸物對皮膚有很強的刺激性, 任何人接觸后都可發生;而后者主要指接觸物基本無刺激性, 少數人在接觸該物質致敏后引起。 染發過敏多屬于后者。

據介紹, 染發劑可分為暫時性、半持久性和持久性三類。 持久性染發劑又可分為天然植物、金屬鹽類和合成氧化型染料, 而以合成氧化型染料為多,

其中主要成分是對苯二胺, 也是引起過敏的主要物質。 專家表示, 染發過敏后, 應該立即去除過敏原, 如用大量清水徹底把頭皮及頭發洗干凈, 洗頭過程中應避免用力抓撓及熱水燙洗, 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或洗發液, 以免頭皮破損引起繼發感染和加重病情。 然后應立即就醫, 如處理得當, 則能迅速痊愈, 反之則拖延病情。 治療應根據皮損炎癥情況, 選擇適當藥物。 過敏輕者可口服抗組胺藥、維生素C、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硫代硫酸鈉等, 外用刺激性小的水溶液;有明顯滲出時應用3%硼酸溶液冷濕敷, 有感染時可加用抗生素。 嚴重者或泛發全身者可短期用皮質類固醇口服或靜脈注射。 (稿件由FM93.6廣東電臺南方生活廣播《養生在線》節目主持人林欣整理) 染發注意事項。

首先, 在染發前先檢查染發劑的質量、染發劑的類型, 頭部皮膚有無破損, 如可能應當做皮膚過敏試驗, 染發前取少許染發劑涂在耳后皮膚上, 2~3天內沒有明顯紅斑或灼痛感等異常反應, 才可以染發。 其次, 染發時要戴手套, 避免自己的皮膚接觸染發劑, 染發時最好能與頭皮相隔一定距離, 染完頭發后, 要多清洗幾次, 不要讓染發劑殘留在頭發上, 染發時避免頭皮長時間加熱, 這樣可減少皮膚過敏和刺激。 盡量選擇純天然植物的染發劑。 患有皮膚過敏性疾病如濕疹、蕁麻疹、異位性皮炎等疾病應避免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