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巴戟天炮製方法,這些技巧一定要掌握

巴戟天本來是一種植物, 但人們經常使用它來治療疾病, 這個過程要經過專業的炮製過程, 在古代的時候就有巴戟天的炮製方法了, 而今天有了更加先進和簡便的炮製措施。

一、【古代炮製方法】

南北朝劉宋時代有枸杞、酒、菊花制(《雷公》)法。 宋代有酒煮(《博濟》)、糯米同炒(《衍義》)、酒焙(《總錄》)、面炒、鹽湯浸(《局方》)等方法。 元代有酒炒(《瑞竹》)法。 明代增加了酒浸、油炒、火炮(《普濟方》)、炒制(《醫學》)、鹽水煮(《入門》)、甘草湯浸、枸杞湯浸(《仁術》)、鹽水泡(《保元》)、甘草湯炒(《景嶽》)、甘草汁煮(《醒齋》)等方法。 清代又增加了酒洗(《說約》)、酒浸蒸(《玉楸》)、並有“助陽杞子汁浸蒸, 去風濕好酒拌炒, 攝精金櫻子汁拌炒, 理腎氣菊花同煮”的記述(《得配》)等多種炮製方法。

二、【現代炮製方法】

1、巴戟天(巴戟肉):取厚藥材, 除去雜質, 洗淨, 置蒸制容器內蒸透, 趁熱除去木心, 或用水潤透後除去木心, 切段, 乾燥。 篩去碎屑。

2、鹽巴戟:取淨巴戟段, 用鹽水拌勻, 待鹽水被吸盡後, 置炒制容器內, 用文火炒幹。 或取淨巴戟, 用鹽水拌勻, 蒸軟, 除去木心, 切段, 乾燥。 篩去碎屑。 巴戟天每100kg用食鹽2kg。

3、制巴戟:取淨甘草搗碎, 加水(約1:5量)煎湯兩次, 去渣, 合併兩次煎液。 取甘草煎液與淨巴戟天, 同置鍋內, 用文火煮透並使甘草液基本煮幹為度,

取出, 趁熱抽去木心, 切段, 乾燥。 篩去碎屑。 巴戟天每100kg用甘草6kg, 煎湯約50kg。

三、【炮製目的】

巴戟天味甘、辛, 性微溫。 歸腎經、肝經。 具有補腎陽, 強筋骨, 祛風濕的功能。 用於陽痿遺精, 官冷不孕, 月經不調, 少腹冷痛, 風濕痹痛, 筋骨痿軟。

生巴戟天味辛而溫,

以補肝腎祛風濕力勝, 適用於腎虛而兼有風濕之證, 多用於風冷腰痛, 步行艱難, 腳氣水腫, 肌肉萎縮無力等證。 鹽制後功專人腎, 且溫而不燥, 增強補腎助陽的作用, 久服無傷陰之弊。 常用于腎中元陽不足, 陽痿早洩, 腰膝酸軟無力, 宮冷不孕, 小便頻數等。 甘草制後味甘, 增強補益作用, 多用於補腎助陽, 益氣養血方中。 如用於脾腎虧損, 胸中短氣, 腰腳疼痛, 身重無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