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兒童分離性焦慮症不容忽視

兒童分離性焦慮症是指當兒童與父母或撫養人分離時, 出現的極度焦慮反應, 多見於6歲以下兒童。 分離性焦慮的原因是擔心與父母永遠分離, 擔心天災人禍使父母與自己永不再見, 症狀持續4周後仍不好轉。 由於分離性焦慮與幼兒不願去幼稚園很相像, 容易與不願去幼稚園相混淆, 而被長期忽視, 其結果不僅影響兒童早期智力開發, 且可發展成慢性焦慮, 影響情緒發育及學習。

兒童分離性焦慮症主要表現:

1.因不願離開依戀物件而不想或拒絕去幼稚園(上學), 或沒有依戀物件陪同絕不外出,

寧願呆在家裡。

2.沒有依戀物件在身邊時不願意或拒絕上床就寢, 反復做噩夢, 內容與離別有關, 以致夜間多次驚醒。

3.與依戀物件分離前過分擔心, 分離時或分離後出現過度的情緒反應, 如煩躁不安、哭喊、發脾氣、痛苦、淡漠, 或社會性退縮。

4.與依戀物件分離時反復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軀體症狀, 但無相應軀體疾病。

兒童分離性焦慮症的產生是有一定原因的, 或是遺傳或是後天形成, 我們應該清楚這些病因, 以便對症下藥, 使孩子走出自己的分離性焦慮症的困擾。

1.遺傳因素患焦慮症的父母的子女, 焦慮症的發生率明顯高於正常父母的子女。

2.親子過分依戀孩子平時一直與母親呆在一起, 不與外界接觸, 而母親對孩子過度保護,

使孩子養成膽小、害羞、依賴性強、不適應外界環境的個性特點。 一旦與母親分離, 就容易出現分離性焦慮。

3.生活事件影響常見的生活事件有:與父母突然分離, 在幼稚園受到挫折, 不幸事故, 重病或死亡等。

我們應該重視孩子的分離性焦慮現象, 從小讓孩子多與小朋友們接觸,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理的習慣,在去幼稚園之前, 經常給孩子講幼稚園的生活, 在家先練習與媽媽分離, 讓孩子逐漸習慣媽媽離開的感覺,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快速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一旦發現分離性焦慮障礙, 要立即停止上幼稚園, 請兒童心理醫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幼稚園, 加重焦慮發作, 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