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膝關節鏡術後護理方法

常見治療疾病方法比較多, 在對疾病治療前, 一定要先對治療疾病方式進行瞭解, 這樣治療的時候, 才會知道該選擇什麼樣方法, 膝關節鏡術是很多人不熟悉的, 這類治療方式對緩解膝關節問題有很好幫助, 對這樣治療方法選擇可以放心進行, 那膝關節鏡術後護理方法都有什麼呢?

膝關節鏡術後護理方法:

疼痛的護理

術後回病房1 h內開始評估, 以後每4 h評估1次或疼痛時隨時測量, 至術後72h。 評分的同時, 注意查找疼痛的原因。 多種因素都可以引起切口疼痛, 如加壓包紮過緊、關節腔積血、過度牽拉、活動、噁心嘔吐等, 要儘量避免或去除誘發疼痛的原因。 疼痛會引發病人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反應, 如心率、呼吸加快, 血壓升高, 痛苦、焦慮、緊張等情緒。 根據疼痛評分情況和病人的耐受性及時選擇藥物和非藥物方法進行止疼治療, 藥物包括杜冷丁、曲馬多等。

非藥物措施包括與病人交流, 進行心理疏導, 讓病人聽聽音樂分散注意力等, 對減輕疼痛也有一定效果。

觀察患肢遠端運動、感覺、血運情況

術後患者去枕平臥6 h, 膝後用一軟枕將患肢墊高20~30°, 膝關節屈曲5°左右, 以促進靜脈回流, 減輕腫脹。 為預防術後關節腔積血、積液和短期內關節腫脹, 傷口一般應放置無菌棉墊加壓包紮, 回病房後嚴密觀察足背動脈波動和末梢血液迴圈、皮溫、感覺運動情況, 及時去除被血液浸透而變硬的輔料, 防止因肢體腫脹使固定物過緊。 若發現肢端顏色發紫、皮溫冷、麻木、腫脹疼痛, 說明包紮過緊, 應及時通知醫生給予松解。

關節腫脹的預防護理

為預防關節腔積血、積液和短期內關節腫脹,

傷口應放無菌棉墊加壓包紮, 並給予局部冷敷。 病人回病房後即給冰袋覆蓋在患膝上, 術後2~3 d內使用, 每天3~5次, 每次30~60分鐘, 使用過程中嚴防冰袋漏水浸濕傷口。 若自覺膝部脹痛嚴重, 腫脹明顯, 浮髕試驗陽性, 說明可能關節內出血量大, 應引起高度重視。 應及時通知醫生檢查傷口, 必要時行關節腔穿刺減壓。

在對膝關節鏡術後護理方法認識後, 進行膝關節鏡術後護理的時候, 家屬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進行護理, 不過對膝關節鏡術後護理過程中, 對患者情緒一定要注意, 患者很容易受疾病影響, 導致情緒不穩定, 這個時候要進行調整, 利於疾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