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鬧覺怎么辦

現在的孩子都是很調皮的, 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的父母都是很頭疼的, 特別是每天晚上到了睡覺的時候, 孩子就會變的很興奮了, 家長都不知道怎么辦了, 長期的這樣的現象就會讓家長很頭疼, 這也就是鬧覺的現象, 到了睡覺的時候孩子就會哭鬧, 對于寶寶鬧覺怎么辦, 很多家長想了解。

寶寶鬧覺是在一歲左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在晚上要睡覺的時候寶寶就會出現哭鬧的現象, 就會變的特別的興奮, 搞的家長都不知道怎么辦好, 父母也會心煩, 下面我們來看看寶寶鬧覺怎么辦。

鬧覺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1、缺微量元素, 血鈣降低引起大腦及植物性神經興奮性增設導致寶寶晚上睡不安穩, 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 如果缺鈣, 寶寶的囟門就閉合得不好;如果缺鋅, 一般嘴角都會潰爛。

2、太熱、太冷

3、太干燥, 有鼻屎

4、睡眠前玩得太興奮, 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

應讓寶寶安靜下來, 睡前不要玩得太興奮, 更不要過分逗弄寶寶。 免得寶寶因過于興奮、緊張而難以入睡。 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 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 也不玩新玩具。 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室溫適宜、安靜, 光線較暗。 蓋的東西要輕、軟、干燥。 睡前應先讓寶寶排尿。

5、注意肛門外有無蟯蟲。

6、很多媽媽看到寶寶晚上哭醒會以為孩子餓了, 然后就給孩子喂奶, 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 這樣做反而會造成孩子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習慣。

7、積食、消化不良, 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飽也會導致睡眠不安。 建議喂粥、面等固體食物應在臨睡前至少兩三小時喂, 睡前再喝一點奶。

8、母乳寶寶的戀奶。 (這個很多母乳寶寶都存在的情況)

9、晚上一定要喂奶的話, 要注意:

盡量保持安靜的環境。 當晚上喂奶或換尿布時, 不要讓孩子醒透(最好處于半睡眠狀態)。 這樣, 當喂完奶會換完尿布后, 會容易入睡。

逐漸減少喂奶的次數, 不要讓孩子產生夜間吃奶的習慣。

10、如果寶寶因為夜里想尿尿就醒, 本人覺得應該給他用尿不濕, 這樣不至于因為把尿影響寶寶睡覺。 如果有用尿不濕的話, 一定是尿不濕包得太緊。

11、發現孩子有睡意時, 及時放到嬰兒床里。 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入睡, 如果你每次都抱著或搖著他入睡。 那么每當晚上醒來時, 他就會讓你抱起來或搖著他才能入睡。

12、不要讓嬰兒含著奶嘴入睡, 奶嘴是讓孩子吸奶用的, 不是睡覺用的, 若干孩子含著奶嘴睡著了,

在放到床上前, 請輕輕將奶嘴抽出。

13、寶寶哭鬧, 不要及時做出反應, 等待幾分鐘, 因為多數小孩夜間醒來幾分鐘后又會自然入睡。 如果不停地哭鬧, 父母應過去安慰一下, 但不要亮燈, 也不應逗孩子玩、抱起來或搖晃他。 如果越哭越甚, 等兩分鐘再檢查一遍, 并考慮是否餓了, 尿了, 有沒有發燒等病兆等。 如果寶寶沒有其他不適的原因, 夜里常醒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習慣了, 如果他每次醒來你都立刻抱他或給他喂東西的話, 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建議寶寶夜里醒來時(應該都是迷迷糊糊的), 不要立刻抱他, 更不要逗他, 應該立刻拍拍他, 安撫著想辦法讓他睡去。 一般如果處在迷糊狀態的寶寶都會慢慢睡去。

孩子大了, 有時候夜里也醒, 還哼哼唧唧的。 一開始老要去抱他, 然后他就完全醒了, 要好久才重新入睡。

14、被子或者睡覺姿勢不舒服

15、分離焦慮(也稱“怕生”, separation anxiety).這個在寶寶9~18個月最嚴重, 除了表現在依戀、不愿分開父母和非常熟悉的人, 怕見生人, 在陌生環境中自我保護意識強外, 就表現在晚上睡眠醒得多, 睡得輕, 對外界警醒, 有時在剛睡著后不久或早晨4、5點快真正醒來之前會翻身坐起來, 看不到大人就哭, 我一般抱起來哄哄拍拍, 不到1分鐘放到床上能接著睡。 但半夜他如果迷糊中哭起來, 這一招沒用, 只能等他自己鬧累了自己睡去)。 書上也沒說什么有效的辦法, 因為這是寶寶成長發育的一個階段(當然寶寶都有個體差異,

有的寶寶就沒什么問題), 只是提了一些建議:

(1)睡前哄, 拍寶寶不要時間太長, 在寶寶睡著之前離開, 讓寶寶自己睡著。 不要大人抱著睡著。

(2)白天要有一定長的時間和寶寶親密得玩, 讓他意識到爸爸媽媽很愛她, 會給他充足的關愛。

(3)和寶寶玩捉迷藏, 讓他意識到即便他看不到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其實也在他周圍。

(4)經常帶到外邊看看, 不要天天悶在家里, 只熟悉家里的環境。

如果一夜都不踏實, 可能有缺鈣的情況, 要健康檢查看全身骨骼發育情況, 還要做相應的化驗, 如果確屬缺鈣, 要服鈣劑和補充魚肝油。 如果是偶爾夜驚, 可能是做夢, 注意睡前不要讓孩子過于興奮, 還可以睡前做全身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