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大蕉皮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廣東中藥》

【拼音名】Dà Jiāo Pí

【英文名】pericarp of Commom Banana

【來源】

藥材基源:為芭蕉科植物大蕉等的果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usa sapientum L.[Mlparadisiaca L.var.sapientum(L.)O.Kuntze]2.Musa nana Lour

採收和儲藏:將成熟果實採收,

剝取果皮,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1.大蕉,多年生叢生草本, 高3-7m。 具匍匐莖, 假莖厚而粗重, 多少被白粉。 葉柄甚伸長, 長在30cm以上, 多白粉, 葉翼閉合;葉直立或上舉, 長圓形, 長1.5-3m, 寬40-60cm, 葉面深綠, 葉背淡綠, 被明顯的白粉, 基部近心形或耳形, 近對稱, 先端銳尖或尖。 穗狀花序下垂, 花序軸無毛, 苞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 長15-30cm以上, 脫落, 外面呈紫紅色, 內面深紅色, 每苞片有花二列, 雄花脫落;花被片黃白色, 合生花被片長4-6.5cm, 離生花被片長約為合生花被片長之半, 為透明蠟質, 具光澤, 長圓形或近圓形, 先端具小突尖、錐尖或捲曲成囊。 果序由7-8段至數十段的果束組成。 果長圓形, 按長寬比例較短粗, 果身直或微彎曲, 長10-20cm, 棱角明顯, 果柄通常伸長, 果肉細膩, 緊實,

未成熟前味澀, 成熟時味甜或略帶酸味, 但缺香氣或微具香氣, 無種子或具少數種子。 花、果期全年。

2.香蕉, 多年生草本, 具匍匐莖。 植株叢生, 一般高不及2m, 高型的達4-5m。 假莖均濃綠而帶黑斑, 被白粉, 尤以上部為多。 葉柄短粗, 通常長在30cm以下, 葉翼明顯, 張開, 邊緣褐紅色或鮮紅色。 葉片長圓形, 長(1.5-)2-2.2m, 寬60-70cm, 先端鈍圓, 基部近圓形, 兩側對稱, 葉面深綠色, 無白粉, 葉背淺綠色, 被白粉。 德狀花序下垂, 花序軸密被褐色絨毛, 苞片外面暗紫色, 雄花苞片不脫落, 每苞片內有花2列;花乳白色或略帶淺紫色, 離生花被片近圓形, 全線, 先端有錐狀急尖, 合生花被片的中間二側生小裂片, 長約為中央裂片的1/2。 最大的果叢有果360個之多, 重可達32kg;一般的果叢有果8-10段, 有果150-200個;果長圓形,

長15-25cm, 果棱明顯, 有4-5棱, 先端漸狹, 果柄短, 果皮青綠色, 果肉甜滑, 無種子, 香味特濃。 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佈】

1.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及雲南等地均有培培。 原產印度、馬來西亞等地。

2.原產我國南部。 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以及雲南等地有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 果皮呈不規則條塊狀, 表面黑褐色, 具有較長的果柄, 纖維性較強, 長4-5cm。 質軟而韌, 纖維眾多。 以乾燥、潔淨者為佳。

【藥理作用】成熟香蕉之幹果皮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抑制真菌、細菌的作用。 抗真菌物質可能是蕉皮素(Mu-sarin)。

【性味】味甘;澀;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降血壓。 主痢疾;霍亂;皮膚瘙癢;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0-60g。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廣東中藥》:內服治痢疾。

炒過煎水服, 治霍亂肚痛。 煎水洗皮膚痕(瘙)癢。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