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有些焦慮是天生的

在“壓力山大”的年紀, 我們常把“焦慮”掛在嘴邊, 似乎越長大越焦慮, 從小時候的無憂無慮變得為家庭、事業而憂心忡忡。 然而, 有一群人貌似更“可憐”, 因為他們的焦慮從出生時就開始了, 這群“自帶焦慮”的人被稱為“高反應”群體。

這個群體的發現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傑羅姆·卡根的研究。 為了探究嬰兒是否天生具備獨特的秉性、氣質, 傑羅姆·卡根招募了462名嬰兒參與實驗。 他讓嬰兒單獨坐在椅子上, 讓他們聽新聲音、聞新味道、看從沒見過的新奇玩具……結果發現, 大部分嬰兒表現平靜, 有些還對新玩具產生興趣。

但有一部分嬰兒對一切陌生的東西都感到不安, 這群“生來焦慮”的孩子比例為20%, 成年後也表現出更高的焦慮水準。

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看, “高反應”群體有兩個腦區易被“喚醒”, 一個是“預警危險”的杏仁核, 另一個是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 控制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合成。 這些孩子面對新刺激、陌生事物時, 隨即產生“不可控”的生理反應, 比其他人心跳更快、血壓更高、呼吸更急促、指尖更冰冷、壓力激素水準更高……但“高反應”也有好處——焦慮驅使他們做更充足的準備、“做最壞打算”, 所以他們往往成績更好、有更多成就。

儘管有好處, 但焦慮始終讓人不愉快。 如果你從小就易緊張, 學會覺察, 認識到焦慮是一種情緒,

並不是事實本身;學會和焦慮相處, 利用焦慮提高注意力和警惕性, 事件過後要逐漸放鬆;多接觸不熟悉的事物和場合, 可以幫助脫離對緊張、恐懼的敏感性。 認識到“生來焦慮”並非全是壞事, 你和焦慮也就可以和平相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