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陽虛和陰虛的表現是什麼呢

亞健康的生活狀態, 是當前比較常見的一種身體體質, 亞健康也分為陽虛和陰虛, 不同的身體虛症, 從而會給我們造成不同的影響, 也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長期的惡性循環, 反而會產生疾病, 那麼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下。 陽虛和陰虛的表現是什麼呢。

【陰虛證】

陰虛證是指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而無以制陽, 滋潤、濡養等作用減退所表現的虛熱證候。 屬虛證、熱證的性質。

陰虛證的臨床表現, 以形體消瘦, 口燥咽幹, 潮熱顴紅, 五心灼熱, 盜汗, 小便短黃, 大便幹結, 舌紅少津少苔, 脈細數等為證候特徵。 並具有病程長、病勢緩等虛證的特點。

陰虛多由熱病之後, 或雜病日久, 傷耗陰液, 或因五志過極、房事不節、過服溫燥之品等, 使陰液暗耗而成。 陰液虧少, 則機體失卻濡潤滋養, 同時由於陰不制陽, 則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生內熱, 故表現為一派虛熱、乾燥不潤、虛火躁擾不寧的證候。

陰虛證可見於多個臟器組織的病變, 常見者有肺陰虛證、心陰虛證、胃陰虛證、脾陰虛證、肝陰虛證、腎陰虛證等, 以並見各臟器的病狀為診斷依據。

陰虛可與氣虛、血虛、陽虛、陽亢、精虧、津液虧虛以及燥邪等證候同時存在, 或互為因果, 而表現為氣陰虧虛證、陰血虧虛證、陰陽兩虛證、陰虛陽亢證、陰精虧虛證、陰津(液)虧虛證、陰虛內燥證等。 陰虛進而可發展成陽虛、亡陰, 陰虛可導致動風、氣滯、血瘀、水停等病理變化。

【陽虛證】

陽虛證是指體內陽氣虧損, 機體失卻溫煦, 推動、蒸騰、氣化等作用減退所表現的虛寒證候。 屬虛證、寒證的性質。

陽虛證的臨床表現, 以經常畏冷, 四肢不溫, 口淡不渴, 或渴喜熱飲, 可有自汗,

小便清長或尿少浮腫, 大便溏薄, 面色白, 舌淡胖, 苔白滑, 脈沉遲(或為細數)無力為常見證候, 並可兼有神疲、乏力、氣短等氣虛的證候。 陽虛證多見於病久體弱者, 病勢一般較緩。

陽虛多由病程日久, 或久居寒涼之處, 陽熱之氣逐漸耗傷, 或因氣虛而進一步發展, 或因年高而命門之火不足, 或因過服苦寒清涼之品等, 以致臟腑機能減退, 機體失卻陽氣的溫煦, 不能抵禦陰寒之氣, 而寒從內生, 於是形成畏冷肢涼等一派病性屬虛、屬寒的證候, 陽氣不能蒸騰、氣化水液, 則見便溏尿清或尿少浮腫、舌淡胖等症。

陽虛可見於許多臟器組織的病變, 臨床常見者有心陽虛證、脾陽虛證、胃陽虛證、腎陽虛證、胞宮(精室)虛寒證, 以及虛陽浮越證等,

並表現有各自臟器的證候特點。

陽虛證易與氣虛同存, 即陽氣虧虛證;陽虛則寒, 必有寒象並易感寒邪;陽虛可發展演變成陰虛(即陰陽兩虛)和亡陽;陽虛可導致氣滯、血瘀、水泛, 產生痰飲等病理變化。

葛根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葛的根。 能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發麻疹。 升陽止瀉。

以上就是陽虛和陰虛的具體表現, 那麼經過我的講解之後, 對這樣的病情不是特別瞭解的人, 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異樣。 對自己的病情作出判斷, 如果不能夠確定自己的病情應該及時的去醫院做檢查, 根據醫生制定的方案, 積極的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