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野黃皮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廣西藥植志》

【拼音名】Yě Huánɡ Pí

【英文名】leaf or root of Dentate Wampee

【別名】山黃皮、假黃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芸香科植物齒葉黃皮及粗齒葉黃皮的葉、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ausena dunniana Levl.[C.willdenowii Levl.;C.dentata (Willd.)auct.non Roem.]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右採收, 葉, 鮮用;根, 洗淨, 切片, 曬乾。

【性味】微辛;苦;性溫

【歸經】肺;肝;腎經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除濕消腫;行氣散瘀。 主感冒;麻疹;哮喘;水腫;胃痛;風濕痹痛;濕疹;扭挫傷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2g。 外用:適量, 煎湯洗;或葉搗爛敷。

【附方】①治感冒高熱:山黃皮、桑枝、香薷、淡竹葉, 水煎服。 (《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②治全身水腫:山黃皮、老松皮、麥稈、紫蘇梗、蟬蛻, 煎水外洗, 並內服蘿蔔子二次,

每次三錢, (《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