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應堂發紅是什麼原因

我們平時經常在電視或者電影中聽到一句話, 那就是印堂發黑。 很多人都將這一句話當做玩笑話而已一笑而過, 但實際上這個現象是可以通過科學原理解釋的。 其可能是生理方面導致的, 也可能是病理方面的。 為了讓大家更徹底的瞭解認識這個問題, 今天就來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臉紅有生理性的, 也有病理性的。 有些健康的人, 末梢血液迴圈較好, 稍一活動, 面色就比較紅潤;有些人在害羞、憤怒、慚愧時會臉紅;有些人可因飲酒而引起臉紅;住在高山上的人, 因為空氣較稀薄, 身體需要更多的紅血球以吸收足夠的氧氣, 而紅血球攜帶的血紅素一旦增加, 臉的顏色就會比較紅;有的人因更年期臉紅, 有的人因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臉紅。 如高血壓、肺結核、紅斑狼瘡等。 對生理性臉紅不必顧慮。 至於病理性臉紅, 就要請醫生診治。

從醫學角度講,

面紅是指由於溫度或情緒的變化較其他人更容易變紅, 且顏色深, 持續時間長。 皮膚中有血管存在, 受神經因素影響而擴張或收縮, 尤其是兩頰部毛細血管豐富, 故兩頰更易紅。 面紅若只是在冬季時發生, 則與溫度的變化有更多關係。

一般而言,

熱會使皮膚血管擴張, 造成臉部潮紅。 冷雖使血管收縮, 但溫度回升時, 血管則會反彈性擴張造成臉紅。 但還有一些人, 在極冷的溫度下, 可能還會因血管不正常的擴張造成臉紅。 臨床表現為面部的絲狀、點狀, 星芒狀或片狀

當溫差太大時, 比如從冷風中到空調房間, 忽冷忽熱, 微血管在反復收縮及擴張中失去彈性, 反映在雙頰和鼻端, 就會使雙頰發紅刺痛。 初期, 臉部變紅還能立即恢復原狀, 但若長期反復持續下去, 血管收縮, 喪失擴張機能, 在過度擴張狀態硬化, 使臉部變得平時看起來也紅紅的。 嚴重時, 低頭後抬頭也會出現臉部潮紅症狀。 這種症狀在春夏秋季比較平靜, 到冬天多轉為嚴重

醫生建議, 冬天應避免過冷的環境與溫度的急劇變化, 注意皮膚的保濕和保暖工作, 在特別乾燥和溫度較高的室內, 如果臉上覺得幹就要及時補水, 洗臉則以溫水為主。 到室外, 可用圍巾或口罩防止冷空氣直接侵襲臉部, 避免濕差溫差過大, 使擴張了的微血管遇冷急速收縮,

形成紅血絲。 有臉部凍傷史的人在冬天裡應經常揉搓臉部, 促進血液迴圈。

在飲食方面, 醫生說, 容易臉紅的人, 應該少吃會增加血管擴張的食物, 如咖啡、茶、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食物。 補充一些維生素B也有助於神經修復並能起安神作用。 此外, 應該避免日光的暴曬, 酒、辛辣和刺激的食物, 少生氣、緊張或過度興奮, 因為這些都會促成臉部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