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歲月是把刀 戰勝年齡恐慌是關鍵

PClady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年齡恐慌”是一種心理現象

年齡恐慌, 通常是指年齡在25~40歲的職場人對於自己未來的一種焦慮。

這種焦慮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對於年齡的慌張, 認為有種“時不待我”的緊迫感。 “年齡恐慌”是一種心理現象, 也是一個社會現象, 不少中年人的年齡恐慌是非常強烈的, 有些中年人因情緒過於緊張及爭強好勝, 以致患上憂鬱症。

年齡恐慌的原因

人的一生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 人會因為年齡的增長, 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有一些重新的審視。 年齡恐慌症”主要是由以下四方面原因引起的:

成就恐慌。 俗話說“三十而立”, 然而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 不少30歲以上的人因為事業無成而感到恐慌, 他們會產生消極心理, 總覺得看不到未來, 看不到希望。 尤其看到人才招聘要求都注明“35歲以下”時, 不少人深為自己的前景擔憂。

婚育恐慌。 由於過多地專注事業, 很多人往往忽視了家庭。 一些人也一直在“要事業還是要孩子”的抉擇中徘徊不定, 往往等到功成名就或者有了兩全其美方法的時候, 卻已經錯過了婚育的最佳時期。

定位恐慌。 人們在自由選擇職業、崗位的同時, 也會有失業或對職業不滿意的時候, 最可能產生職業危機有四個時段:即擇業時可能出現的定位危機, 工作5~7年後可能出現的升職危機, 40歲左右可能出現的方向危機, 50歲以後可能出現的飯碗危機。 而在這四種危機中, 最令職場中人困惑的就是“定位危機”。

競爭恐慌。 當前職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使人誠惶誠恐。 幾乎所有的職業都具有替代性, 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職業發展怕就怕在會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局勢。 在一些公司就職時間較長者, 在看到新人生龍活虎時, 不禁會聯想到自己潛在的處境。 “嫉賢”一詞用在此, 是一種競爭恐慌心理的反應。

PClady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另外, 年齡恐慌也指女性朋友認為自己已經老了,

很多人會緊張、焦慮, 甚至害怕、恐慌衰老的來臨。 面對種種壓力, 不同年齡段的女性應該以不同的心態去面對。

女人30歲

不少白領表示:“一過30歲似乎老得特別快, 看到自己的小肚腩和皺紋, 就會萬念俱灰。 ”年齡漸大、容顏漸衰、事業未成, 讓很多人悲觀、消極, 甚至自卑、恐慌。 事實上, 再美的容貌也只能留下短暫的光彩, 所謂“三十而立”, 30歲更像一道“心理門檻”, 勇往直前, 可能給生活“改頭換面”, 用事業、家庭帶來新的人生滿足感;如果裹足不前, 則只會自怨自艾。

建議:第一, 身體坐直。 保持身體筆挺, 會讓你看上去更自信, 更加富有朝氣。 第二, 面帶微笑。 發自肺腑的笑容, 不僅會用真誠感染周圍的人, 還能抹去年齡標籤。

第三, 換個髮型。 一個新潮時尚的髮型, 會使人看上去頓時換個模樣。 第四, 戒煙、少喝酒。 這些不良習慣會加速身體的衰老, 不如用健身、旅遊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替代它。 總之, 擁有一顆年輕積極的心, 生活也會永遠“保鮮”。

女人40歲

有人說, 40歲像把鋒利的剪刀, 把年輕時的熱情、幹勁和瀟灑剪得粉碎。 人到四十, 記憶力、學習能力等都開始下降, 逐漸力不從心, 再也找不到曾經初生牛犢般的熱情和幹勁了。 眼看著新秀紛紛嶄露頭角, 甚至比自己年輕的下屬也成為頂頭上司, 很多中年人心中沉重, 甚至焦慮、鬱悶, 擔心自己跟不上時代, 不安全感越來越明顯。

建議:雖然我們無法找回逝去的青春, 但只要放鬆心情、調節心態, 照樣可以創造生活和事業的又一個春天。

一方面, 不要像趕路一樣, 規定人生一定要達到某一目標。 多花些時間和心思, 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 你會發現, 作為母親和妻子這樣的雙重角色, 這種幸福感是無可比擬的。 另一方面, 多關注自己的內心需要, 挖掘自己的興趣愛好, 把年輕時來不及實現的心願兌現, 拓展人生的“寬度”。

 

PClady獨家專稿,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女人50歲

年過半百,到了“知天命”的年齡。無論怎麼保養,頭髮變白、眼睛變花、腳步變慢,身體的各種老化跡象會不可避免地到來。此時,人會變得格外關注身體細節的變化,一有頭疼腦熱,就會擔心得了重病或不治之症。久而久之,出現疑病、恐懼等心理。

建議:身體的衰老,並不說明心理也老了。首先,“戰略上藐視”,不要因為一點小毛病放棄生活和工作中的樂趣,更不要杞人憂天、自己嚇自己。其次,“戰術上重視”,建立健康的生活 方式,戒煙限鹽、適當運動、定期體檢,給身體撐好保護傘。最後,身邊的家人、朋友要多肯定他們,比如誇誇他們“精神好”、“風采不減當年”等,發現他們的 優點和能力,樹立信心。

女人60歲

很多退休後的老人,心理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改變,萌發孤獨、自卑、空虛、抑鬱等不良情緒,嚴重的甚至會產生悲觀厭世想法,對死亡的擔憂和恐懼也日益增加。

建議:要想過“樂天安命,怡然自得”的幸福晚年,老人應當用樂觀開朗的情緒,積極發現並尋找老年生活的快樂。可以在家帶帶孫子,也可以發揮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主動參與一些社區事務,如衛生監督員、治安巡邏員等,找到“寶刀未老”的成就感。平時多和親戚朋友走動走動,說說彼此的新鮮事,而不要總是沉浸在一種消極情緒中。此外, 還可以多和年輕人交朋友,和他們一起聊聊時事、聽聽流行音樂,感染他們的青春氣息和蓬勃朝氣,而不要總是一群老頭老太太在一起談生論死。

編輯點評:

有研究顯示,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最怕老,在45歲~54歲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就認為自己已經老了。“老”成了令很多國人害怕的字眼。調查顯示,28%的中國受訪者承認會感到沮喪,同時還會聯想到孤獨、疾病等消極字眼。這樣的年齡觀需要轉變,女性朋友應當用樂觀開朗的情緒,積極發現並尋找不同年齡段各自生活的快樂,保證每段年齡都能擁有健康從容的生活品質。

PClady獨家專稿,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女人50歲

年過半百,到了“知天命”的年齡。無論怎麼保養,頭髮變白、眼睛變花、腳步變慢,身體的各種老化跡象會不可避免地到來。此時,人會變得格外關注身體細節的變化,一有頭疼腦熱,就會擔心得了重病或不治之症。久而久之,出現疑病、恐懼等心理。

建議:身體的衰老,並不說明心理也老了。首先,“戰略上藐視”,不要因為一點小毛病放棄生活和工作中的樂趣,更不要杞人憂天、自己嚇自己。其次,“戰術上重視”,建立健康的生活 方式,戒煙限鹽、適當運動、定期體檢,給身體撐好保護傘。最後,身邊的家人、朋友要多肯定他們,比如誇誇他們“精神好”、“風采不減當年”等,發現他們的 優點和能力,樹立信心。

女人60歲

很多退休後的老人,心理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改變,萌發孤獨、自卑、空虛、抑鬱等不良情緒,嚴重的甚至會產生悲觀厭世想法,對死亡的擔憂和恐懼也日益增加。

建議:要想過“樂天安命,怡然自得”的幸福晚年,老人應當用樂觀開朗的情緒,積極發現並尋找老年生活的快樂。可以在家帶帶孫子,也可以發揮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主動參與一些社區事務,如衛生監督員、治安巡邏員等,找到“寶刀未老”的成就感。平時多和親戚朋友走動走動,說說彼此的新鮮事,而不要總是沉浸在一種消極情緒中。此外, 還可以多和年輕人交朋友,和他們一起聊聊時事、聽聽流行音樂,感染他們的青春氣息和蓬勃朝氣,而不要總是一群老頭老太太在一起談生論死。

編輯點評:

有研究顯示,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最怕老,在45歲~54歲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就認為自己已經老了。“老”成了令很多國人害怕的字眼。調查顯示,28%的中國受訪者承認會感到沮喪,同時還會聯想到孤獨、疾病等消極字眼。這樣的年齡觀需要轉變,女性朋友應當用樂觀開朗的情緒,積極發現並尋找不同年齡段各自生活的快樂,保證每段年齡都能擁有健康從容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