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黃疸肝炎癥狀

黃疸就是指血清膽紅素含量超過了正常范圍, 引起的鞏膜和皮膚等組織出現黃染現象, 膽紅素是黃色的, 由于黃疸性肝炎是肝炎病毒破壞肝臟細胞以及和肝臟組織使得膽小管阻塞, 導致血液中結合的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均增高, 所導致的一種傳染性肝炎。 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

黃疸肝炎初期最明顯的癥狀是患者的尿液, 突然變得很黃, 一開始是淡黃色, 慢慢加深, 變成濃茶的顏色甚至有的會呈現出豆油狀。 尿液之所以變黃, 是由于肝炎病毒破壞了肝細胞, 影響到了膽紅素的代謝, 使得多余的膽紅素進入到血液的緣故。 隨著病情的發展, 皮膚也會變黃。

最后鞏膜也會變黃, 隨著肝炎病毒的進一步破壞, 由于肝臟腫大, 患者會出現肝區疼痛的癥狀, 位置是在右上腹。 大部分患者此時可以用手在肋骨下緣觸及到腫大的肝臟。 隨著肝臟細胞的不斷壞死,

肝臟的排毒功能嚴重受損, 患者此時會出現發熱的癥狀, 初期和感冒很相似。

所以有些時候會被誤診為感冒, 從而導致了病情的延誤。 患者在患病期間經常伴有惡心嘔吐, 尤其是對油膩的食物, 更是厭惡。 一定要注意, 這一時期病人的排泄物和嘔吐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肝炎病毒, 有很強的傳染性。 如果不及時治療, 嚴重的黃疸性肝炎將會導致患者死亡。

過量飲酒是導致黃疸型肝炎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患者在治療的同時一定要戒酒, 并且在日常的飲食也要有所調整, 為了促進受損的肝臟細胞的修復與再生, 應該要多攝入優質蛋白, 主要以動物性蛋白質和豆制品為主, 要保證維生素的供應, 要多喝果汁和米湯,

加速排毒和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