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雞嗉子花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貴州草藥》

【拼音名】Jī Sù Zǐ Huā

【別名】牛舌片

【來源】為蘭科植物細毛火燒蘭的全草。 夏、秋採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30~50釐米。 莖直立, 全體具細毛。 葉互生, 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 長6~8釐米, 寬2.5~5釐米, 先端尖銳, 基部抱莖, 平行脈, 脈上有短毛。 總狀花序頂生, 有花十餘朵, 紫色;苞片葉狀;花有梗, 綠色, 外面紫色, 微向下彎;花蓋片內曲。

【生境分佈】生於土山雜草中。 分佈貴州等地。

【性味】甘, 平。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 舒鬱, 和中。 治病後虛弱, 吐瀉, 疝氣。

【附方】

①治病後虛弱:雞嗉子花一兩, 燉豬肉吃。

②治吐瀉:雞嗉子花五錢, 煨水服, 一日三次。

③治膀胱疝氣(睾丸腫大):雞嗉子花一兩,

虎杖、小木通各五錢。 泡酒服, 一日三次, 每次五錢。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