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朋友圈謠言一聽就信我們天生就容易受騙?

發現

沒能注意到問題中錯誤資訊

在一個測試中, 對於瞭解《聖經》的人們, 研究人員先後問了兩個問題:1、《聖經》故事中, 約拿被什麼吞下了?2、摩西在方舟上帶了多少種動物?結果發現, 大多數人都直接回答了兩個問題, 而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應該都清楚, 是諾亞而不是摩西在聖經故事中建造了方舟。

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摩西錯覺”, 這兩道題只是一個例子, 卻足以說明人們在瞭解周圍世界的事實錯誤時表現得非常糟糕。 即使人們知道正確的資訊, 也常常忽視了錯誤之處, 甚至其他情況下繼續使用錯誤的資訊。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人們天生就缺乏核實能力, 我們很難將所讀或所聽到的東西與我們已知的話題進行比較。 而在如今假新聞、謠言難以完全撲滅的時代, 這一現象無疑對人們消費新聞、社交媒體和其他公共資訊具有重要意義。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 “摩西錯覺”就被反復研究過。 它出現在各種問題中, 研究人員發現, 即使人們知道正確的資訊, 也不會注意到錯誤而是繼續回答問題。

在最初的研究中, 80%的參與者都沒有注意到問題中的錯誤, 而他們在回答之後的問題“是誰把動物帶上了方舟?”時都答對了。 同時, 儘管參與者事先已經被“警告”有些問題可能有錯誤, 研究人員也給出了有錯誤的問題作為示例,

參與者還是沒能發現問題中的錯誤。 “摩西錯覺”向我們展示了心理學家所說的“知識忽略”——人們擁有相關的知識, 卻沒有動用它們。

美國范德堡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麗莎·法齊奧和她的同事在研究“知識忽略”時曾讓參與者讀一些虛構的故事, 其中包含了關於世界的真實和虛假的資訊。 例如, 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暑期在天文館工作的人物。 故事中一些描述是正確的, 比如這一段:我不得不穿著一套巨大的舊宇航服,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某個特殊的人, 就好像尼爾·阿姆斯壯,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而另一些描述是錯誤的, 例如這一段:首先, 我必須流覽一遍所有的天文常識, 包括我們的太陽系如何運轉、土星是最大的行星等。

閱讀完這個虛構故事後, 研究人員給參與者提出了一些問題, 其中有些是與故事無關的新問題, 例如哪種寶石是紅色的?還有一些是與故事相關的問題, 例如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什麼?

研究人員發現, 參與者在閱讀過正確資訊後會更加容易地回答出“誰是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這一問題, 並且能夠回答正確。 而閱讀完錯誤資訊後給參與者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顯而易見, 他們都不太記得其實木星才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 而是回答了故事中的錯誤資訊——土星。

測試儲備知識豐富也會信假資訊

當錯誤的資訊與人們先前儲備的知識直接矛盾時, 閱讀錯誤資訊的負面影響就會體現出來。 在一項研究中,

研究人員讓參與者在閱讀故事的兩周前先做了個“摸底測試”。 通過這種方式, 研究人員掌握了大家擁有的學識水準。 但參與者仍然從他們之後閱讀到的故事中“學習”到了錯誤的資訊。 事實上, 不管是不是與他們之前的知識儲備相矛盾, 參與者同樣有可能從故事中獲取虛假資訊。

這也反映了為什麼人們容易聽信謠言, 儘管我們從小到大掌握了很多常識, 但是當一篇看上去靠譜的“科普文章”出現時, 我們就這麼跟著跑偏了。

疑問發現虛假資訊能力能否提高

如果我們不會注意到閱讀內容中的錯誤, 還可能在之後引用這些錯誤資訊, 這對於闢謠來說是很被動的。 那麼我們如何防止自己被錯誤資訊影響?

專業知識和更全面的知識儲備似乎有所幫助,

但其實並不能解決問題。 即使是生物學專業的研究生也會被一些奇怪的問題誤導, 比如“水裡除了含有兩個氦原子, 還有多少個氧原子?”大家都知道, 水分子是沒有氦原子的。 不過相比歷史學科的研究生, 生物專業的學生還是更多能注意到問題中的錯誤。

實驗採取干預措施竟然適得其反

研究人員也試圖採取干預措施, 來減少人們對錯誤資訊的依賴, 但是這些嘗試都失敗了, 有些甚至適得其反。 他們開始時認為, 如果參與者有更多的時間消化資訊, 可能會更容易注意到錯誤。 於是, 研究人員用有聲書來講故事, 並放慢了敘述速度。 不過, 參與者並沒有利用額外的時間來發現、避免錯誤資訊,

在之後的測試中, 他們反倒更有可能回答錯誤資訊。

研究人員也嘗試用紅色的字體突出關鍵資訊, 並告訴參與者留意紅字部分。 但參與者反而更加關注錯誤資訊, 更有可能在之後的測試中回答錯誤答案。

在經過多種嘗試後, 有一種方法似乎能起到作用, 就是讓參與者扮演專業事實核查人員的角色。 當參與者被要求對故事進行編輯, 並標注出任何不準確的陳述時, 他們就不太會從故事中“學習”錯誤資訊。 當參與者逐句閱讀故事並挨個判斷每句話中是否包含錯誤時, 他們也會表現得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 即使是扮演著事實核查的角色, 參與者們也忽略了許多錯誤, 並且也會學習到錯誤資訊。 例如, 在逐句核查中,參與者發現了大約30%的錯誤資訊,但是根據“摸底測試”的成績,他們應當能發現至少70%的錯誤。因此,研究人員認為仔細閱讀的確有所幫助,但仍無法避免對於錯誤資訊的忽視。

結論心理學怪癖讓我們放過錯誤

為什麼我們不善於發現錯誤?心理學家認為,至少有兩種力量在“作祟”。首先,人們通常會認為事情是真實的,畢竟我們讀到和聽到的大多數事情都是真實的。一些證據表明,我們一開始會把所有陳述都當做是真的,之後,需要通過“認知努力”把一些事情標記為假的。

第二,人們傾向於接受資訊,只要該資訊足夠接近正確。自然語言中通常包含一些錯誤、停頓和重複。研究人員認為,為了保持會話的進行,我們會順其自然接受。

而當錯誤資訊實在太明顯時,人們就不會陷入到這種錯覺中了。例如人們不會回答“某某總統在方舟上帶了多少動物”這種問題,也不會相信冥王星是太陽系中的最大行星。

檢查出錯誤、糾正錯誤是一項艱巨的工作,需要與我們大腦處理資訊的方式進行“鬥爭”。我們的心理怪癖讓我們容易相信“××不能吃!”等虛假資訊和宣傳。只有批判性的思考才能拯救我們。因此闢謠顯得尤為重要,它是我們糾正錯誤資訊最好的希望。陳小丹編譯 在逐句核查中,參與者發現了大約30%的錯誤資訊,但是根據“摸底測試”的成績,他們應當能發現至少70%的錯誤。因此,研究人員認為仔細閱讀的確有所幫助,但仍無法避免對於錯誤資訊的忽視。

結論心理學怪癖讓我們放過錯誤

為什麼我們不善於發現錯誤?心理學家認為,至少有兩種力量在“作祟”。首先,人們通常會認為事情是真實的,畢竟我們讀到和聽到的大多數事情都是真實的。一些證據表明,我們一開始會把所有陳述都當做是真的,之後,需要通過“認知努力”把一些事情標記為假的。

第二,人們傾向於接受資訊,只要該資訊足夠接近正確。自然語言中通常包含一些錯誤、停頓和重複。研究人員認為,為了保持會話的進行,我們會順其自然接受。

而當錯誤資訊實在太明顯時,人們就不會陷入到這種錯覺中了。例如人們不會回答“某某總統在方舟上帶了多少動物”這種問題,也不會相信冥王星是太陽系中的最大行星。

檢查出錯誤、糾正錯誤是一項艱巨的工作,需要與我們大腦處理資訊的方式進行“鬥爭”。我們的心理怪癖讓我們容易相信“××不能吃!”等虛假資訊和宣傳。只有批判性的思考才能拯救我們。因此闢謠顯得尤為重要,它是我們糾正錯誤資訊最好的希望。陳小丹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