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藥不能用鐵器 否則後果很嚴重
人們日常用的砂鍋、鐵鍋、不銹鋼鍋等各種鍋具材質不盡相同, 有的適合用來煎煮中藥, 有的則不適合。 很多家庭平時不備煎藥的砂鍋, 一旦需要煎中藥, 有時會用鐵鍋或不銹鋼鍋來應急, 這種做法不好。
煎中藥切忌用鐵鍋或者鋁鍋。 這是因為藥物中所含的鞣制、苷類物質可與鐵或鋁發生反應, 生成鞣制鹽類, 使湯劑顏色變黑或變綠, 降低藥物的療效, 甚至還可能改變藥性, 服用後不但不能達到治療效果, 還會加重病情。 比如, 鐵可以與地榆、訶子、蘇木、石榴皮中起治療作用的鞣質發生反應, 生成鞣酸鐵, 產生黑綠色沉澱, 使藥湯有一股鐵銹味, 服用後引起噁心、嘔吐。 此外, 鐵鍋和不銹鋼鍋傳熱太快, 煎藥時要經常攪拌, 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鍋。
煎中藥要用砂鍋, 最好選用黑砂鍋。 砂鍋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鹽, 化學性質穩定, 受熱均勻, 傳熱緩慢, 煎藥時鍋內的水分不容易蒸發,
當然, 煎中藥除了要注意器具的使用之外, 下面這些也是需要非常注意的哦!否則也是會影響藥效的!
煎中藥前的浸泡
凡在生活上可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作煎中藥。 一般將中藥飲片適當加壓後, 液面淹沒過飲片約2cm為宜。 質地堅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略多;質地疏鬆或煎煮時間較短的藥物, 則液面淹沒藥物即可。
中藥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於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 又可縮短煎煮時間, 避免因煎煮過久, 導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損、破壞過多。 多數藥物宜用冷水浸泡, 一般可浸泡20~30分鐘, 以種子、果實為主的藥可浸泡1小時。
煎中藥的火候
一般煎中藥時, 未沸前用大火, 沸後用小火保持微沸狀態。 一般藥煮沸20~25分鐘;解表藥及其它芳香類藥物, 沸後文火維持10~15分鐘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及補益藥,
煎藥次數
一劑藥一般煎煮兩次, 即俗稱“頭煎”“二煎”。 將“頭煎”“二煎”藥液合併混勻後分二次服用, 成人每次150~200毫升, 兒童每次50~100毫升。
特殊藥物的處理方法
先煎, 是指先入煎30分鐘左右, 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後下, 是指在其它藥“頭煎”完成前5~10分鐘時加入, 主要是一些成分會因煎煮時間過長而揮發或破壞的藥品, 如薄荷、白豆蔻等。
包煎, 是將藥品裝入布袋中紮緊後與其它藥一起煎煮。 主要為細粉類藥物, 如滑石粉、蒲黃等;易黏鍋藥物, 如車前子;以及易刺激咽喉的絨毛類藥物, 如旋覆花等。
另煎, 是指人參、西洋參等昂貴藥物另煎, 以免有效成分被其他飲片吸附。
烊化, 是指阿膠, 鹿角膠等膠類藥先行烊化, 再與其它藥汁兌服。
沖服, 是指用煎好的其他藥液或開水沖服, 一般為入水即化的藥或原為汁液性的藥, 如三七粉、芒硝等。
上一篇:煎煮中藥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煎中藥注意中藥煎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