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肩關節囊肌腱炎發病原因有哪些

肩關節囊肌腱出現非菌性炎症時會導致肩周炎發生, 發生肩周炎的情況很多, 如肩部過度用力出現損傷恢復不好, 或者是肩部出現過勞性損傷, 這些都會造成肩周炎的發生, 肩周炎發生後如果治療不好會導致患者上肢用力不佳, 甚至出現相關肌肉的萎縮等, 因此要引起一定的重視。

肩關節是由肩胛骨的關節盂與肱骨頭組成, 故又叫肩肱關節。 因為肱骨頭較大, 呈球形, 關節盂淺而小, 僅包繞肱骨頭的1/3, 關節囊薄而鬆弛, 所以肩關節是人體運動範圍最大而又最靈活的關節, 它可做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以及環轉等運動。

但肩關節的這個結構上的特點雖然保證了它的靈活性, 但它的牢固穩定性都較其他關節為差, 是全身大關節中結構最不穩固的關節。 最常見的是向肩關節的前下脫位, 因為肩關節的上方有肩峰、喙突及連於其間的喙肩韌帶,

可以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 肩關節的前、後、上部都有肌肉、肌腱與關節囊纖維層癒合, 增強了其牢固性。 而只有關節囊的前下部沒有肌肉、肌腱的增強, 這是肩關節的一個薄弱區。

因此當上肢外展時, 在外力作用下或跌倒時, 如上肢外展外旋後伸著地, 肱骨頭可衝破關節囊前下方的薄弱區, 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 造成肩關節前脫位。 這時患肩塌陷, 失去圓形隆起的輪廓, 形成所謂的“方肩”。 肩關節的活動範圍在正常情況下為:前臂上舉180°、內收45°、外展90°、外旋60°、前屈90°、後伸45°、內旋90°, 加之肩關節的活動是以胸鎖關節為支點, 以鎖骨為杠杆, 因此肩關節的活動範圍又可因“肩胸關節”的活動而增加。 肩關節的這些特點就決定了肩部易發生如上所述的疾患。

對肩周炎的治療方法很多, 如注射、理療、中藥治療等, 無論採用哪種治療方法, 都要堅持治療, 在患病期間要注意一定的調養, 因為肩關節囊肌腱恢復起來也是需要時間的, 注意不要過度用力, 避免出現復發等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