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外耳道癤腫的偏方

外耳道癤腫是外耳道皮膚急性局限性化膿性病變, 又稱局限性外耳道炎。 發生于外耳道軟骨部, 是耳科常見病之一。 多為挖耳損傷外耳道皮膚或洗澡時及游泳后外耳道積水, 使局部表皮軟化, 易被細菌侵入感染。

偏方一

將活蒼耳子蟲100條, 浸入到毫升芝麻油中, 使其窒息而死。 再加入冰片1克, 放置7天后使用。 用時取蒼耳子蟲l條研成糊狀, 放在癤腫表面, 若有空隙, 用蘸有蒼耳子蟲浸油的小棉球填滿, 使蒼耳子蟲糊能與癤腫緊密接觸, 直到第二天換藥時放出, 每日換藥1次。

偏方二

取熊膽0.1克, 白礬20克, 生甘草20克。 先將白礬、生甘草分別煅存性, 研為極細末, 過篩后與熊膽共研極細末, 并存備用。 用時取該藥末0.3克, 吹入患耳病灶處, 每日1次。

多為挖耳損傷外耳道皮膚或洗澡時及游泳后外耳道積水, 使局部表皮軟化, 易被細菌侵入感染。 另外, 化膿性中耳炎膿液的浸漬,

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誘發外耳道癤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