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野棉花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

【拼音名】Yě Mián Huā

【英文名】Herb of Grapeleaf Anemone

【別名】滿天星、清水膽、鐵蒿、打破碗花花、土白頭翁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emone vitifolia Buch.- Ham.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根, 洗淨切片, 曬乾。

【性味】苦;辛;有毒

【歸經】肺;肝;膽經

【功能主治】清濕熱;解毒殺蟲;理氣散瘀。 主泄瀉;痢疾;黃疸;瘧疾;蛔蟲病;曉蟲病;小兒疳積;腳氣腫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蜈蚣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2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搗敷。

【注意】本品過量服用時, 可致頭暈、嘔吐、四肢麻木等中毒症狀, 故內服宜慎。

【附方】①治鼻疳:野棉花全草搗爛,

以布包塞鼻。 (《湖南藥物志》)②治目翳:野棉花嫩芽三枚, 烤軟揉成團。 先在手腕上太淵穴放一有孔銅錢, 藥敷錢上, 布包紮, 一至二小時取下。 左翳貼右, 右翳貼左。 (《湖南藥物志》)

【臨床應用】治療膽道蛔蟲病。 取野棉花莖、葉製成100%的濃縮煎劑, 日服2次, 每次30-40ml。 治療39例, 除1例無效外, 其餘38例, 均在1天左右症狀緩解, 2-3天症狀消失。 實踐中觀察到, 未開花的莖、葉解痙鎮痛作用好, 開花的全草排蟲作用好;煎煮時間越長, 療效越好, 一般以10小時以上為宜。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