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家庭照料癡呆老人的技巧(1)

家庭照料癡呆老人有技巧

臨床常有病人家屬詢問, 在家裡應如何照顧老年癡呆患者?我們根據老年癡呆的臨床表現特點, 總結出如下方法, 供家屬參考。

加強交流, 讓老人更愉快

癡呆老人除記憶力差外, 早期就可能有性格、情緒變化以及分析問題和理解能力減退, 因此, 對待癡呆老人首先要有耐心, 每次只說一件事, 並給老人足夠的時間思考, 老人聽不懂時再重複1~2遍, 如果老人不願交談或不耐煩時, 可暫停或換人交談。

要尊重老人的自尊與人格, 千萬不要斥責、譏笑。 不要勉強老人做不願意做的事情。

交談內容要正面、直接, 避免使用選擇式提問, 最好只需回答“是”或“不是”。 避免將老人當成小孩, 當面談論他, 似乎其不存在。 癡呆老人常常由於糊塗說了不真實的話, 對此不要指責。

保證老人安全, 避免受到傷害

保持房間整潔, 物品擺放整齊, 去除小地毯和其它容易使老人絆倒的物品, 管理好電源和家用電器, 廚房用具和化學物品不要讓老人拿到。 將藥物貼上標籤, 並上鎖。 及時扔棄已變質的食物, 防止老人不能分辨好壞而誤食。 把錢包、鑰匙、存摺及其它貴重物品保管好, 以免老人拿走或藏起來, 過後又忘記放在哪裡。

由於癡呆老人記憶力和定向力減退, 常常找不到自己的房間或自己的家, 可以將家裡各個房間貼上字和圖以方便老人辨認;製作標籤,

寫上病人各種資訊, 如姓名、電話、家庭住址、連絡人資訊, 讓老人隨身攜帶, 並告訴鄰居如果看到老人獨自外出時, 及時通知家裡。 老人堅持外出時, 應有家人陪同, 當老人不願回家時, 要溫和相勸, 不要與之爭吵。

生活照料

進食照料:飲食要有營養、易消化, 儘量保持原有的習慣和愛好, 並給與足夠的時間讓老人獨立完成吃飯, 避免其生活自理能力過早退化。 癡呆老人有的不知饑飽, 有的因為情緒低落或被害妄想而拒絕吃飯。 對拒絕進食者可採取轉移注意力法使其進食, 躁動不合作者不要急於餵飯, 以免噎食或嗆食。 對於不停地要求吃東西者, 可給與少量水果等。

衛生照料:癡呆老人由於自知力減退,

有時不願意洗臉或自己洗不好, 對此不要強迫, 可從後面或側面幫助。 對不肯刷牙或不會刷牙者, 可用棉棒蘸一點鹽在其牙上搓, 並多潄口。 癡呆老人不主動洗澡, 原因可能是自己不會洗了, 或認為自己洗過了, 或擔心衣服被偷走等, 家人可以採用如下方法解決:將洗澡時間調整到老人最平靜、最合作的時候, 由老人較信賴的人來勸說;當老人不願脫內衣時, 可先洗再慢慢脫, 一定要有人陪伴。

照料排便:患病老人可能會出現大小便失禁或隨地大小便, 可以採取以下措施解決:將廁所做標記, 根據規律, 固定時間領老人如廁;注意觀察其便意跡象, 如坐立不安、拽衣服等, 及時做出反應。 晚上要限制液體進入,

若要領患者出去, 須提前計畫, 給老人穿簡單、易脫易穿的衣服。 出現二便失禁時要理解, 不要責怪。

幫助睡眠:癡呆老人的睡眠總是來得太晚, 可以鼓勵其白天進行足夠的活動, 限制白天的睡眠時間, 固定就寢時間, 限制飲茶和咖啡。 必要時可服少量鎮靜藥幫助睡眠。

就醫:癡呆老人多數不肯到醫院, 可以跟老人說是去開會、到公園等老人曾經去的地方。 帶上食物和飲料, 以及老人喜歡的小東西。 事先約定好醫生, 家屬先進診室敘述病情, 再讓醫生檢查患者。 不必每次都帶老人來, 但要帶上影像資料和病例。

有人來拜訪或經常到戶外與其他人一起活動交談, 對老人的心情和康復起著重要作用。 可以拿一些熟悉的東西一起回憶,

如相冊等, 但需做好老人不感興趣的思想準備。

總之, 照顧癡呆老人要細心, 有耐心, 不斷揣摩老人的想法和生活特點、規律, 做到既照顧好老人, 又讓自己很輕鬆。

(實習編輯:鄧惠紅)

返回保健首頁 我來評兩句 網友評論: 已有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