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利水滲濕藥地骨皮的營養知識

營養知識

地骨皮知識介紹:地骨皮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根皮。 枸杞落葉小灌木, 生於山坡、丘陵或田埂上,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寧夏枸杞灌木或大灌木,

生於溝岸及山坡或灌溉地埂和水渠邊等處, 野生和栽培均有。 分佈于華北、西北等地, 其他地區也有栽培。

早春、晚秋採挖根部, 洗淨泥土, 剝取皮部, 曬乾。 或將鮮根切成6至10釐米長的小段, 再縱剖至木質部, 置蒸籠中略加熱, 待皮易剝離時, 取出剝下皮部, 曬乾。

地骨皮根皮呈筒狀、槽狀或不規則卷片, 一般長3至10釐米, 直徑0.5至2釐米。 厚1至3毫米。 外表面土黃色或灰黃色。 粗糙, 有不規則的縱裂紋, 易成鱗片狀剝落, 內表面黃白色, 具細縱紋。 質輕脆, 易折斷, 斷面外層棕色, 內層灰白色。 氣微, 味微甘後苦。 以筒粗、肉厚, 無木心及碎片者為佳。

地骨皮補充資訊: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為地骨皮、炒地骨皮, 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 炒地骨皮密閉, 置通風乾燥處。

地骨皮適合人群:脾胃虛寒者慎服。

地骨皮食療作用:地骨皮味甘, 性寒;歸肺、肝、腎經;清潤入陰, 降而微升

具有清虛熱, 瀉肺火, 涼血的功效

主治陰虛勞熱, 骨蒸盜汗, 小兒疳積發熱, 消渴, 肺咳喘, 吐血, 衄血, 尿血。

地骨皮做法指導:

1. 地骨忌鐵。

2. 地骨皮能清泄肺熱, 肺熱除則肺氣清肅, 喘咳等症自可減除, 常與桑白皮等同用。

3. 用於吐血、衄血等症, 可與白茅根、側柏葉等配用。

4. 對陰虛發熱、低熱不退等症, 常與青蒿、鱉甲、白薇等藥配用。

食療方法

《食療本草·枸杞》:“根∶主去骨熱, 消渴。 ”枸杞根皮就是地骨皮。 這是關於地骨皮用於食療的記載。

《滇南本草·地骨皮》:“枸杞尖作菜食, 和雞蛋炒吃, 治少年婦人白帶。 ”枸杞尖列地骨皮條下。

用於消渴例證分析

臨床體會:地骨皮煮水飲用, 每每對高血糖有明顯平抑作用, 而又不致發生低血糖。

地骨皮是降血糖的良藥, 所以只適用于控制高血糖, 而不應把它當成恢復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聶文濤:《食物訓練與糖尿病康復》)

用藥禁忌

1.《醫學入門》:忌鐵。

2.《本草匯言》:虛勞火旺而脾胃薄弱, 食少泄瀉者宜減之。

3.《本草正》:假熱者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