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尿道損傷的偏方

尿道損傷是我們人體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 這種病一般常見於男性之中, 而在女性之中, 這種疾病是非常少見的。 尿道損傷常見的症狀是尿道出血, 小便時疼痛等等, 所以一般的尿道損傷已經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了, 很多患者都會及時地到醫院治療, 到通常還有一些患者還會尋求一些治療尿道損傷的偏方。

尿道損傷的偏方一

方藥組成:土茯苓、白茅根各30克, 金銀花、淡竹葉各15克。 功用:急性期可清熱解毒, 慢性期以扶正祛邪為主, 養腎陰益腎氣。

方解:尿道感染屬中醫“淋症”範疇, 本病多因膀胱濕熱為主而致膀胱氣化失司, 尿道不利所致。

用法:水煎, 分3次服, 1日1劑, 同時結合多飲水。 一般服用1~2天, 尿急、尿頻、尿痛症狀會立即消失。

土茯苓性平偏涼, 能利濕去熱, 善於搜剔濕熱之蘊毒。 白茅根性寒昧甘, 可清熱利尿、導熱下行、涼血止血。 二味乃方中之主藥。

配金銀花甘寒, 能清熱解毒、透散表邪。 加淡竹葉可瀉心火、除煩熱、利小便, 能導熱邪從小便出。 淡竹葉配白茅根, 還能增強止尿血效果。 藥理研究證明, 這四味藥均有抑菌、消炎作用。 諸味配合, 能起較佳的清利濕熱、利尿解毒功效, 故對急性尿道感染出現尿急、尿頻、尿痛等效果顯著。

尿道損傷的偏方二:氣血瘀阻型

患者症見小便淋漓不暢, 或尿道口有穢濁之物流出, 或帶下異常, 小腹脹痛, 舌暗, 苔白, 脈弦細。 這是由於久病入絡, 或由於濕熱之邪阻滯經脈, 氣血瘀阻所致。 治療宜行氣活血, 化濁止痛。 常用藥物為膈下逐瘀湯加減:當歸10g 川芎10g 赤芍10g 桃仁10g 枳實10g 元胡10g 五靈脂10g 烏藥10g 香附10g 牛膝10g 土茯苓30g 滑石20g 生甘草10g。 如尿痛明顯者, 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

淡竹葉10g。 本方當歸、川芎、赤芍、桃仁、五靈脂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枳實、元胡、烏藥、香附理氣行滯, 土茯苓、滑石、生甘草解毒利濕。

尿道損傷的偏方三:脾腎虧虛型

患者症見小便淋漓不盡, 遇勞即發, 或尿道口有白濁之物, 女性白帶量多, 腰膝酸軟, 大便溏薄, 舌質淡, 脈軟。 這是由於久病失治誤治, 傷及脾腎。 治療宜健脾補腎, 利濕化濁。 常用方藥為四君子湯合六味地黃丸加減: 黨參10g 黃芪30g 白術10g 茯苓30g 山藥30g 山茱萸10g 熟地10g 澤瀉10g 丹皮10g 牛膝10g 忍冬藤30g。 本方黨參、黃芪、白術、茯苓、山藥均有健脾利濕的作用;山茱萸、熟地補腎;澤瀉、丹皮、牛膝、忍冬藤利濕、活血、解毒。

尿道損傷的偏方四:下焦濕熱型

患者症見小便頻數短澀, 或尿道有黃白色穢濁之物流出,

女性有陰部瘙癢、帶下量多、小腹疼痛, 患者多伴有口苦口粘, 脘腹脹滿等症狀, 舌紅苔黃膩, 脈弦滑。 這是由於濕熱毒邪侵犯下焦, 膀胱氣化不利, 不能分清泌濁所致。 治療宜清熱利濕, 解毒化濁。 常用方藥如下:石菖蒲20g 車前子10g 黃柏10g 白術10g 丹參30g 蓮子心10g 敗醬草30g 忍冬藤30g 土茯苓30g 生甘草10g。 如疼痛明顯者, 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 馬鞭草30g;如分泌物多時, 可加入木通10g, 澤瀉1.0g。 本方既有清熱除濕的車前子、蓮子心, 又有解毒化濁的石菖蒲、黃柏、敗醬草、忍冬藤、土茯苓、生甘草等。 患者需對下焦濕熱型引起注意, 到正規男科醫院才能根治。

上面講述的幾種治療尿道損傷的偏方在尿道損傷的治療方面還是有些很好的療效的, 但是這些偏方對於不同的人往往又是有些不一樣的效果的,

所以我們的患者在使用這些偏方治療自己尿道損傷的同時, 也要堅持醫生的常規治療, 這有這樣, 患者朋友才能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治好自己的尿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