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體弱多病也長壽?

康樂人生

我的這篇文章就想告訴大家, 體弱多病者也是可以長壽的, 我們這些體弱多病者應該樹立起長壽的信心, 振作起來和病魔做鬥爭。 對那些身體強壯的人來說, 身體好不見得不得病, 不要讓好的身體成為你生活上不注意保健、大量透支健康的藉口。 如果身體強壯的人也能像體弱多病的人那樣生活, 長壽離我們還會遠嗎?

在日常生活中, 或許你會碰到這樣的事:一些體弱多病者往往長壽, 而有些看似強壯的人卻英年早逝了。 這正應了我們家鄉的一句俗話:棒棒老硬沒長壽, 賴賴唧唧過百年。

國外曾對百名年逾百歲老人進行調查, 結果也是出人意料:“長壽的往往是體弱多病者”。 這裡有什麼秘密呢?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 那有不生病的”, 疾病或損傷的確是影響健康和長壽的重要因素。 在現代社會中, 儘管醫學科學已較為發達, 但遠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因此帶病生存實屬必然。

體弱多病的人因為失去了健康, 往往對健康的渴求比那些健康的人要強烈得多。 他們熱衷於鍛煉, 針對自身體弱多病的實際, 選擇兩三項簡便易行的防病健身運動, 持之以恆, 常年堅持, 耐心、恒心、毅力在這些人的身上顯得更為突出。 因此, 凡是需要持之以恆才能獲得效果的運動, 他們都能堅持。 由於他們的身體較弱, 不會選擇那些過於激烈的運動方式,

並能做到動靜結合, 比較符合養生保健的要求。 而且當他們嘗到了鍛煉得以治病健身的甜頭, 往往在病癒後能更持久地鍛煉下去, 直至由弱轉強。 例如, 百歲老人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先生年輕時是體弱多病者, 經人傳授冷水浴健身法後, 他終生堅持, 這是他得以長壽的一大秘訣。

體弱多病者為了自己的健康, 積極主動地學習科學的醫療保健知識, 並能堅持實踐, 人們所說的“久病成良醫”就是對他們的行為的最好總結。

體弱多病者在生活中能做到“起居有節, 飲食有度”。 早睡早起, 科學的安排作息時間, 他們沒有可以放縱的本錢, 所以工作上不會開夜車、拼命幹, 總是有勞有逸, 張弛有道;飲食上做到合理膳食,

定時定量, 更不會吸煙酗酒;依據四季變化, 天氣冷暖, 增減衣服, 防範在先;體弱多病的長壽者大多數都有自己的科學的生活方式。

體弱多病者大多能避免猝死悲劇的發生, 他們絕不會犯“諱病忌醫”的錯誤, 更沒有有病不治, 在家扛著的條件。 他們身體稍有不適, 便能馬上到醫院就診, 從而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真正的做到防患於未然。

體弱多病者由於長期帶病在身, 在和疾病鬥爭中在心理上能夠樹立與疾病頑強鬥爭的信念, 樂觀、積極地直面自身。 他們總是善待人生, 抓住每一天, 過好每一天。 他們不作無病呻吟之態, 也不會因生活中的一點小挫折而想不開, 他們嘗到了病弱的苦頭因而更執著于生活的甜美。

他們不做力不從心之事。 看淡了人生, 也就享受了人生, 因而活得有滋有味, 心態十分從容, 故能長壽。

體弱多病者的病有時也會使他們因禍得福。 疾病, 是人體對來自外界環境或身體內部的有害因素做鬥爭的複雜運動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 人體獲得了一系列防禦、適應和代償功能。 這就像我們的公安機關在和不良份子進行鬥爭中不斷積累經驗, 成長壯大, 如果長期沒有戰鬥物件, 其戰鬥力就會降低。 常患小病, 無疑對機體是一種持久的刺激, 從而使體內的神經、內分泌系統活躍起來。 主要表現為腎上腺髓質和皮質激素的釋放增加, 機體內潛力得到發揮, 儲存的能量可以充分地適應機體的需要, 於是體內各種抗體大量產生,

嗜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流也會加速, 血量會暫時地得到補充, 結果使機體免疫力得以提高, 這就是人體對有害因素的自我適應功能。

常有小病, 是對機體的一種磨練, 久而久之, 還會使人體更加適應周圍的環境, 且對於大病的早發現、早治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就以感冒而言, 據調查, 一年一次感冒都不患的“壯漢子”, 患癌症的機會比經常感冒的人高6倍。 這可能是因為病毒的“經常光顧”, 能使人體免疫系統產生較多的重要抗癌物質——干擾素, 還可能啟動某些免疫細胞, 使之對癌細胞時刻處在“戒備”狀態。 同理, “帶病”機體在抗禦其他疾病時所積累的“鬥爭經驗”, 有利於在突發疾病因數襲來時做出快速反應,

減少意外, 這可能也是體弱者得病不像強壯者那樣危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