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藥肉桂的功效與作用

要說中藥肉桂的功效與作用, 一般的中醫師都是非常熟悉的, 因為他們經常會用到中藥肉桂, 而且他們經常會把中藥肉桂加入一些藥方子里, 給患者服用, 所以這個也可以間接表明中藥肉桂是有一定的功效與作用的, 但是真要說到中藥肉桂的功效與作用, 一般的人還是不怎么理解的, 這主要和大家對于中藥的不了解是有關系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 現在大部分學醫的都受到了西醫的嚴重影響, 所以現在的社會中, 學習中醫的人是越來越少, 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 下面就來說說中藥肉桂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肉桂的功效

補火助陽, 散寒止痛, 溫經通脈。

1,補火助陽, 通過補命門之火, 用于溫助全身陽氣, 也用于陽虛諸證, 常與附子相須為用, 附子與肉桂在補火助陽方面的區別:心腎陽氣衰敗時,

附子有明顯的作用, 肉桂無, 故亡陽證用附子;肉桂長于引火歸原(腎陽虛引起的虛陽上泛, 出現真寒假熱的補陽作用), 但附子也同樣有較好效果。 用于腎陽不足, 命門火衰及脾腎陽衰證, 肉桂辛熱純陽, 能補命門之火, 益陽消陰, 為治下元虛冷的要藥。 常與附子、熟地、山茱萸等溫補肝腎藥同用, 如桂附八味丸。 脾腎陽衰者, 配附子、干姜、白術等以溫補脾腎。 若下元虛冷, 虛陽上浮

, 見上熱下寒者, 可用以引火歸元。

2,散寒止痛, 包括溫中, 與附子比, 附子還表現出袪風濕, 故風濕痹證常用, 肉桂和桂枝一樣, 長于入血分, 能溫通血脈, 故很多寒凝血瘀的方中用肉桂溫通經脈, 肉桂強于桂枝, 肉桂可溫運陽氣, 鼓舞氣血的生長, 補氣血的方中,

加點肉桂, 有利于補虛藥陽生陰長, 利于補血。 用于脘腹冷痛, 寒濕痹痛, 腰痛, 以及血分有寒之瘀滯經閉、痛經等。 肉桂既能散沉寒, 又能通血脈, 無論寒凝氣滯, 或寒凝血瘀所致的痛證均可應用。 可單用研末沖服, 或配伍其它散寒止痛藥;血分有寒, 血行不暢者, 并配伍當歸、川芎等活血通經的藥物

3,溫通血脈, 用于陰疽及氣血虛寒、癰腫膿成不潰, 或潰后久不收斂等外科疾患。 用之能散寒溫陽, 通暢氣血。 陰疽, 可配熟地、鹿角膠、麻黃等, 如陽和湯。 氣血虛者, 配黃芪、當歸等, 如托里黃芪湯。

中藥肉桂的作用(藥理)

本品含揮發油, 油中主要成分為桂皮醛、桂皮酸、乙酸桂皮酯等。 此外尚含有微量元素, 其中鋅含量較高。 具有抗潰瘍、鎮痛、鎮靜、抗驚厥、解熱、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升白細胞、抗放射、抗菌等作用。

1.本品含揮發油, 稱為桂皮油或肉桂油, 油中主要成分為桂皮醛、乙酸桂皮酯、乙酸丙苯酯等;此外, 尚含粘液質、鞣質等。 本品水煎劑有擴張血管、促進血循環、增加冠脈及腦血流量, 使血管阻力下降, 能明顯降低腎上腺素再生高血壓大鼠的血壓和尿醛固酮量, 增加尿量, 顯著增高紋狀體及下丘腦的腦啡肽含量, 能明顯改善胸主動脈內膜的高血壓損害。 在體外, 其甲醇提取物及桂皮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作用。 桂皮油、桂皮醛、肉桂酸鈉具有鎮痛、鎮靜、解熱、抗驚厥等作用。 桂皮醛及桂皮酸鈉可使家兔的白細胞增加。 桂皮油對胃粘膜有緩和的刺激作用,

并通過刺激嗅覺反射性地促進胃機能, 能促進腸運動, 使消化道分泌增加, 增強消化機能, 排除消化道積氣, 緩解胃腸痙攣性疼痛。 肉桂水提物能抑制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 抑制綿羊紅細胞致敏小鼠的抗體產生量, 能降低幼鼠脾重, 能抑制補體免疫溶血反應(體外)。 桂皮醛及桂皮酸鈉可使家兔的白細胞增加。 桂皮油可引起子宮充血。 桂皮油對革蘭氏陽性及陰性菌有抑制作用。 桂皮的乙醚、醇及水浸出液對多種致病性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肉桂藥材有企邊桂、板桂、桂通、桂心等多種。 企邊桂, 為剝取生長十多年的肉桂樹樹干皮, 經夾在木制凹凸板內曬干而成, 呈長片狀。 板桂, 又稱桂楠, 為剝取老年肉桂樹干皮,

夾在桂夾內, 曬至七成干時取出, 陰干而成, 呈板片狀。 桂通又稱官桂、桂爾通、條桂、筒桂, 為栽培5~6年肉桂幼樹干皮或粗枝皮, 剝下后曬1~2天, 卷成圓筒狀陰干而成, 呈圓筒形或半槽狀。 桂心, 即加工中檢下的邊條, 除去栓皮者。 企邊桂香氣較濃烈, 油性大, 質量為好。

通過上面文章關于中藥肉桂的功效與作用一級其他方面的詳細介紹, 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中藥肉桂的功效與作用是很多的, 而且大多都是對于人體的好的作用。 所以大家以后在生活中不妨對中藥多做點了解, 這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也是很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