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庵 (艸閭)的功效與作用

說起庵 (艸閭),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 因為它可是具有很好的治療疾病效果的。 不過也有一些朋友不知道庵 (艸閭)的功效具體是什麼, 因此在這裡就來詳細的瞭解一下庵 (艸閭)的功效。

【英文名】 all-grass of keiske Wormwood

【別名】 庵(艸閭)草、庵 (艸閭)篙、淹 (艸閭)、覆(艸閭)、臭篙、庵蒿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庵(艸閭)的全草。

【原形態】 庵(艸閭), 多年生草本, 莖高30-100cm。 主根明顯, 側根多數;根狀莖短, 有少數營養枝。 莖直立, 常叢生, 具柔毛, 中部以上常分枝。 下部葉在花期枯萎, 中部葉倒卵形勤儉到卵狀匙形, 長4-6cm, 寬2-4cm, 先端鈍尖, 基部漸狹, 楔形, 中部向上邊緣有疏鋸齒或淺裂齒;上面無毛或有微毛,

下面色淺, 稍有絹毛;上部葉長圓形, 有微齒或全緣。 頭狀花序多數, 於莖頂和分枝上排列成疏散的複總狀花序, 長達40cm, 有細長的花梗及細小的苞葉;總苞球形, 寬3-3.5mm;總苞片3-4層, 背面綠色, 內層邊緣寬膜質, 無毛;雌花6-10朵;中間兩性, 花13-18朵, 均為管狀, 淡黃色, 兩性花花柱分枝先端為披針形突漸尖。 瘦果長約2mm。 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路旁、草地、灌叢及疏林下。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多分枝, 被柔毛。 葉互生, 葉片廣卵形勤儉到卵形, 邊緣具缺刻狀粗齒, 背面色淡, 有絹毛。 頭狀花序多數, 球形, 花黃色。

【性味】 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 行瘀通經;祛濕。 主婦女血瘀經閉;跌打瘀腫;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15-30g;或研末;或搗汁飲。

【附方】 ①治諸瘀血不散, 變成癰: 生庵LV蒿, 搗取汁一升服之。 (《廣利方》)②治風濕關節痛:庵LV五錢至一兩。 水煎服。 (蘇醫《中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1.《千金翼方》:治痰血, 庵LV草汁服之;亦可散服之, 日三。

【摘錄】 《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的詳細介紹, 相信大家對庵 (艸閭)的作用與功效有了一定的認識。 文章介紹的幾種作用與功效是比較常見的, 希望大家可以記住它們, 對生活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