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臏骨骨折多久可以走路

不管是在鍛煉的過程當中, 還是在走路的時候, 都應該掌握到正確的方法, 也不能夠過度用力, 否則就容易引起骨折的問題。 而骨折其實會給一個人的骨骼帶來很大的損傷, 也會給一個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狀態帶來巨大的影響。 在髕骨骨折之后, 患者一定要注重對骨折部位的護理保養, 一般情況下髕骨骨折后多久可以走路呢?

1、在臨床上, 髕骨骨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 病人發生髕骨骨折后, 經過正確治療后, 采取保守治療, 一般4-5周可以考慮下地走路。 如果病人發生髕骨骨折后, 由于股四頭肌和髕腱的牽拉, 導致骨折端有較大的移位, 采取手術治療, 進行切開復位, 給予張力帶內固定術, 一般在術后3-4周可以考慮下地走路, 同時可以活動膝關節, 進行功能鍛煉, 以防止膝關節僵直。 另外, 發生髕骨骨折后, 病人在下地走路之前一定要拍攝膝關節的X光片,

明確骨折位置理想, 骨折端生長良好, 才可以考慮下地走路, 盡量避免自行做主過早行走, 以免發生骨折二次移位。

2、對于髕骨骨折我們一般是不建議活動的, 因為對于移位很明顯的骨折, 患者可能會出現疼痛、局部的腫脹, 患者一般都會高度重視,

他這時候活動后膝關節會疼痛, 患者他不會走路, 但是有的人強行走路會導致移位更加明顯, 甚至出現髕腱的斷裂, 導致進一步的損傷, 因為有時候髕骨骨折可能還合并有膝關節其他部位的損傷, 比如韌帶的損傷、半月板的損傷, 或者股骨脛骨的損傷, 這樣活動會導致再次發生損傷。 對于骨折移位不明顯, 或者是沒有移位的, 這種早期活動以后, 它會導致髕骨的再次移位, 可能會使原來可以不做手術保守治療的患者變成需要手術了。 所以一般對髕骨骨折我們是不建議活動的, 先給臨時的固定, 然后根據拍片子的情況, 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

3、如果拍片檢查有骨架生長了, 那就可以適當的進行下地活動。 反之, 我認為還是需要繼續注意休息保護的。 因為在臨床過程中, 畢竟影響骨折愈合因素很多的, 比如說病人年齡的大小、身體的素質、當時損傷的嚴重程度, 以及后期積極治療保護的程度, 這些都會直接影響病人骨折愈合進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