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細菌感染有哪些表現?

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總是會在不經意的時候感染上細菌,然而我們又不清楚細菌的發病情形,所以我們總是在細菌變異從而使人類身體病倒時才注意到。所以我們日常生活要藥勤洗手,避免細菌感染上我們的軀體,那麼細菌感染有什麼表現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臨床上以寒戰、高熱、皮疹、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為特徵,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遷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傷口或體內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臨床上部分患者還可出現煩躁、四肢厥冷及紫紺、脈細速、呼吸增快、血壓下降等。

病毒感染:能在人體寄生繁殖,並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表現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中毒症狀及病毒寄主和侵襲組織器官導致炎症損傷而引起的局部症狀。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稱為真菌病,發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膚癬菌病由人體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 感染可區分為:表面感染,皮膚感染,皮下組織感染,深部感染和條件性感染。

細菌感染最好預防,而且最容易治療,一般都有特效藥,只要治療及時一般都能治癒。預防只要注意清潔衛生即可防止感染. 加強衛生期保健工作,產前應進行引導分泌物檢查,如培養發現B群溶血性鏈球菌應及時治療,以免新生兒受染。對新生兒室、燒傷病房及因白血病接受化療者或骨髓移植者宜採取防護性隔離,防止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等醫院內感染的發生。

慢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帶菌的醫護人員應暫調離並並給予治療,有明顯或隱匿的感染灶者須及時治療。對留置體內的導管應定期更換,如有感染須及時去除,同時給予針對抗菌藥物的治療。疥、癰等皮膚感染切忌擠壓。合理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抗生素,使用期間嚴密觀察口腔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處有無真菌感染,如有發生,須及時處理。

對糖尿病、慢性肝病、白血病等易導致感染的慢性疾病宜積極治療,儘量預防感染。對中性粒細胞減少者和其他免疫缺陷者預防性口服抗菌藥物(包括抗真菌藥物),可明顯降低感染的發病率。醫務人員須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操作規程,勤洗手,儘量應用一次並使用的醫療用品,是減少醫院內感染敗血症的重要措施。

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周圍充滿著細菌,有些細菌是不足畏懼的,但是有些細菌一旦變異就會變成很厲害的細菌,是人類的身體崩潰。所以請認真閱讀上文來防範細菌,知道感染細菌後該做些什麼,而不是等著它自己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