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胳膊上肌肉萎縮的原因

胳膊上肌肉萎縮是什麼原因呢?胳膊上好不容易練出肌肉, 變成猛男, 為的就是吸引美女。 可是胳膊上的肌肉突然變小了, 沒之前緊實了, 同時感覺手臂使不上什麼盡了, 感覺提一個東西好吃力, 更糟的是有些動作根本做不到了, 是不是患上什麼病了啊。 看到現象之後, 在找到問題的關鍵才好, 然後再採取相應的方式治療。

肌肉萎縮根據其發生的原因, 可以分成四種:

1 神經源性肌萎縮: 通俗地講, 就是由於神經系統出了問題, 或者受到損傷, 而造成受損部位之下的, 神經支配的相應區域的肌肉萎縮。

這種肌肉萎縮的例子聽起來都很慘痛。 比如理論物理學家霍金, 就是因為得了一種叫做脊髓側索硬化症的病, 神經系統出了問題, 目前全身的肌肉都極度萎縮無力, 胳膊和手的力量小到連滑鼠都不能使用。 再有, 就是外傷的時候損傷到神經, 甚至把神經割傷切斷了,

都會造成這些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發生萎縮。

神經源性肌萎縮是由神經的損害引起的, 所以神經本身治不好, 不能恢復功能, 肌肉的萎縮就不可能根治。 而神經細胞又不象骨骼細胞一樣損傷了會再生, 所以治療的難度也就相當大。 2 肌源性肌萎縮: 這是由於肌肉本身的病變造成的肌肉萎縮, 比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三十多歲的人大概都應該對王朔的一本叫做“永失我愛”的小說有印象, 裡面的主人公就是得了進行性肌無力, 一點一點地因為身體上每一塊肌肉都逐漸萎縮無力, 而只能眼看著自己慢慢地死去。

最為常見的, 也是危害相對小一些, 同時是能夠通過康復功能練習徹底治癒的, 是以下這兩種類型。

3 廢用性肌萎縮: 這種肌肉萎縮最常見, 治療起來會花費時間和吃苦受累, 但是比較容易。 肌肉要想維持它的功能和形態, 也就是力量的大小和體積, 就必須經常給予運動刺激。 如果48-72小時沒有重複上一次的運動刺激, 那麼力量就不能維持在上次練習的水準了。 我們知道肌肉不運動肌力就會減弱, 所以制動廢用之後, 肌肉就會萎縮, 不論是功能上還是形態上都會下降, 這也就是廢用性肌萎縮了。 因為當肢體制動之後, 肌肉的主動收縮減少甚至是停止, 反射引起的肌肉收縮也大大減少, 神經的運動衝動減少, 肌肉的代謝就會異常, 分解大於合成, 肌肉就會萎縮, 不但力量變小, 體積也會變小。

萬幸的是, 廢用性肌肉萎縮是可逆的(太嚴重的也不可以,

肌肉纖維化之後就沒有可訓練性了!所以肌肉萎縮不能等, 要儘早開始康復練習!), 經過適時適度的康復功能練習是可以恢復肌肉的力量和形態的。 但是肌肉萎縮發生得很快, 恢復起來很緩慢。

4 關節源性肌萎縮: 如果是關節(肩、肘、腕、髖、膝或者踝關節)損傷或者是做了手術, 那麼除了上面說的廢用性肌萎縮, 還有一種關節源性肌萎縮, 會加重加快肌肉的萎縮速度和程度!

機制就是由於關節損傷(會損傷到一些關節內的神經和感受器), 和損傷帶來的炎性反應, 刺激了關節內外的一些感受器。 機體知道自己受傷之後, 就會保護性地抑制受傷關節周圍的肌肉收縮, 避免疼痛和加重損傷,

就因為這種抑制機制, 肌肉萎縮就更嚴重了。

上述分析了胳膊上肌肉萎縮的原因。 由此可見在手受到傷害或者是進行手部手術時, 肌肉沒之前有力量了。 有個良好的胳膊不僅美觀而且使用, 再重的東西都能提得動, 可是肌肉萎縮就太恐怖了。 其實是病也得積極治療, 那樣才會好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