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

詳解六種中醫艾灸療法

艾灸療法簡稱灸法, 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 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 通過經絡的傳導, 以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

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治法。 艾灸療法是具體方法很多, 常用者有如下數種。

(一) 燈火灸療法

以燈心草蘸香油, 點燃, 在小兒身上施灸。 本療法主要用於小兒驚風、昏迷等急性病證。

(二) 藥卷灸療法

藥卷灸是在艾絨裡摻進藥末, 用紙把艾絨裹起來成為藥卷, 點燃其一端而施灸。 適應證大致同上兩種灸法。

(三) 溫針灸療法

先根據病性選穴施針, 得氣後留針, 後將艾絨裹於針柄上點燃, 直至燃盡, 使熱力通過針體傳入機體, 達到溫經散寒等目的。

(四) 艾條灸療法

以艾條於穴位或病變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條灸療法, 操作常分溫和灸、雀啄灸、迴旋灸等。 主要用以治療寒濕痹證及其他多種虛寒性疾患。

(五) 艾炷灸療法

艾炷灸施灸時所燃燒的錐形艾團稱艾炷。 常分直接灸( 又分化膿灸和非化膿灸) 與間接灸兩種。 本療法臨床運用廣泛, 既可保健, 亦可治病, 尤其適用於虛寒證, 如哮喘、胃腸病。

(六) 隔薑灸療法

取約2分厚生薑一塊, 置於選定的穴位上, 再將艾炷置薑片上, 點燃施灸。 艾炷燃盡後, 再放置艾炷反復施灸, 一般至局部皮膚潮紅為止。 凡虛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療法治之。
此外, 與隔薑灸療法大同小異的尚有“隔蒜灸”、“鋪灸”( 以蒜泥鋪於穴位上) 、“隔鹽灸”、“附子灸、”、“隔蔥灸”、“花椒灸”、“黃土灸”、“黃蠟灸”、“硫黃灸”、“藥錠炎”、“藥撚灸”等等, 主治病證亦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