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小孩髖關節發育不良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 骨骼是發育最快的。 但是也有一些兒童, 因為先天原因, 導致骨骼發育不良。 例如在骨科比較常見的就是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這種疾病, 這種疾病就是家長們需要注意的。 那麼, 如果小孩髖關節發育不良, 該選擇什麼樣的治療方法呢?根據年齡的不同, 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又稱發育性髖關節脫位, 是兒童骨科最常見的髖關節疾病, 發病率在1‰左右, 女孩的發病率是男孩的6倍左右, 左側約為右側的2倍, 雙側約占35%。 DDH包括髖關節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 較以往“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名稱更能夠代表該病的全部畸形。

病因

由多因素所致。 該病的危險因素有:女孩、第一胎、多胎;有家族史者;胎位不正, 如臀位, 羊水少;有足部蹠內收畸形或肌性斜頸等;錯誤的繈褓方式-蠟燭包。

臨床表現

因患兒年齡、脫位程度、單側或雙側發病等不同,

臨床表現可有不同, 主要表現如下:

1.單側脫位患兒早期可以有臀紋、大腿紋不對稱, 但特異性不強。 一側髖關節內收。 雙側脫位患兒會陰部變寬。

2.單側脫位患兒有下肢不等長, 行走期雙側髖關節脫位的患兒有跛行步態, 鴨步。

對DDH治療的目標是獲得髖關節的同心圓復位, 只有這樣才能為股骨頭和髖臼發育提供好的條件, 同時要防止股骨頭缺血壞死。 根據患兒的年齡和病變的嚴重程度不同, 治療方法也不相同。 越早治療, 效果越好, 反之, 隨著年齡和治療複雜性增加, 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等併發症的風險就越大, 患兒將來可能發展為髖關節退行性改變和骨性關節炎。

按不同年齡, 治療方法如下:

1.新生兒和小於6個月患兒

診斷最好在新生兒期做出, 一經發現立即治療。 最常用Pavlik連衣輓具治療, 對於Ortolani征陽性的髖關節恢復率達95%。 Pavlik連衣輓具適合6個月內的DDH患兒, 超過6個月者Pavlik連衣輓具的失敗率大於50%。 治療前3周要每週複查檢查Pavlik連衣輓具穿戴後的情況,

並做超聲檢查, 如果髖關節復位且穩定則延長複查時間, 直至超聲檢查正常。 如果Pavlik連衣輓具治療3周仍然沒有重定則治療失敗, 需要改用其他治療方法。 Pavlik連衣輓具治療的併發症有:髖關節向下脫位, 股神經、臂叢神經麻痹, 股骨頭缺血壞死等。

2.6月齡到18月齡患兒

對該年齡段患兒, 髖關節的半脫位或脫位應當通過閉合復位或切開復位進行治療, 並將其作為首選治療方式, 對於髖臼發育不良者可以採用支具治療。 閉合復位必須在基礎麻醉下進行, 術中關節造影顯示重定滿意且穩定, 則給予人類位石膏固定, 要求髖關節屈曲在100~110°, 外展不能超過60°, 過度外展的石膏和支具固定容易造成股骨頭缺血壞死;如果閉合重定不滿意或不穩定, 則需要做髖關節切開重定, 一般做單純髖關節切開復位加人類位石膏固定;石膏固定後在手術室透視瞭解髖關節重定情況。 出院前複查髖關節正位片, 必要時做CT或MRI檢查瞭解重定情況。 出院後的部分複查可採用超聲檢查, 以減少X線檢查次數。

通常石膏固定3個月左右後再更換支具固定3個月左右。 閉合或切開復位後髖臼發育的潛力很大, 可以持續到復位後的4~8年, 多數DDH患兒不需要二次做髖臼或股骨手術。

3. 18月齡到8歲患兒

大於18月齡的DDH患兒髖臼發育潛力很差, 在做髖關節切開重定的同時多數需要做骨盆截骨術, 4歲內的DDH患兒可以選擇Salter、Pemberton、Dega等骨盆截骨, 對於脫位高、復位後關節壓力大、前傾角和頸幹角大的患兒需要同時做股骨近端的短縮、去旋轉和內翻截骨。 對於大於4歲的患兒在做上述手術同時, 對於手術後再次脫位等複雜情況, 也可以進行骨盆三聯截骨手術。 具體手術方式的選擇, 醫生需要根據髖關節的病理改變、患兒年齡等因素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