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不能喝粥 不會長壽?糖友要辨清這十句傳言

專家小傳
陳偉, 北京協和醫院腸外腸內營養科負責人, 副主任醫師, 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

糖尿病是個無法根治的慢性疾病,

但可以通過多種治療手段控制好。 控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社會上也因此出現了許多“偏方”, 傳言更是層出不窮。 有些糖友盲目相信“人家說的”、“網上說的”, 而這些說法大部分都沒有經過科學證實, 還會危害健康。

“沒感覺就不用測血糖”。 這種誤解害人不淺。 糖尿病個體差異很大, 病情也不斷變化。 隨著患病時間延長, 患者身體可能會對高血糖產生適應, 因而沒有不適症狀。 如果因為“沒感覺”就誤以為血糖正常而放鬆監測和治療, 等不適症狀出現時, 往往說明病情更嚴重了, 那時只能追悔莫及。

“糖尿病一定會遺傳”。 糖尿病有一定的遺傳因素, 但不是百分之百會遺傳給後代。 若父母都有糖尿病, 孩子得糖尿病的幾率大概為40%~50%;若父母一方有糖尿病,

孩子得糖尿病的幾率約為20%~30%。 糖尿病是個“生活方式病”, 有家族遺傳的人, 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進行早期預防, 可以降低其發生率或推遲患病;反之, 如果長期飲食無度、缺乏鍛煉、作息紊亂, 即使並沒有糖尿病家族史, 也有可能發病。

“少吃糖就不會得糖尿病”。 少吃糖的人, 若大量攝入以下二者, 也容易得糖尿病。 首先是酒。 酒精能量較高, 大量飲酒, 能量難以代謝完全, 也會轉變成糖。 且酒精經肝臟代謝, 對其有一定損害。 肝臟是儲存糖的“庫房”, 如果庫房壞了, 糖分無法儲藏, 會直接進入血液, 升高血糖。 其次是油, 特別是高脂食物。 這類食物容易使人發胖, 尤其是內臟脂肪多了, 大大增加胰腺負擔,

久之也會得糖尿病。

“糖友不能喝粥”。 粥的確比同樣量的米飯升糖快, 但並非完全不能喝。 如果想喝粥, 可以參考下面的小竅門:不喝純米粥;血糖穩定時再喝粥(午飯和晚飯時段, 血糖相對穩定);幹稀搭配;將粥放涼之後再加熱喝, 會使澱粉老化, 升糖速度就不那麼快了。

“一天必須吃四五頓飯”。 糖友控制血糖的關鍵是讓血糖平穩。 早期患者如果把能量控制好, 一日三餐也能實現血糖平穩。 所謂的“少食多餐”指的是, 在全天總熱量不變的前提下, 將熱量平分為4~6餐, 對於普通的上班族可能較難操作, 若是缺乏專業人士指導, 很容易變成“多食多餐”, 並不適合所有患者。 建議糖友向專業營養師諮詢最佳飲食方案。

“無糖食品不含糖,

多吃無妨”。 無糖食品有兩層含義, 一是含有代糖成分(如木糖醇等), 二是不含蔗糖。 目前我國無糖產品市場較為混亂, 有的商家還誇大無糖的字面意義。 無糖食品吃多了也有高能量, 同樣升糖, 有研究發現, 喝無糖可樂的人比喝有糖可樂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更高。

“只吃素不吃葷更有利於控糖”。 只吃素未必營養均衡, 所以應該葷素搭配、粗細搭配。

“補鋅、補鎂有利於降糖”。 有傳言說補鋅、補鎂降糖效果好, 其實只是對個別缺乏這些元素的人群如此。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適合補鋅、補鎂, 建議諮詢專業醫生。

“糖友不能泡腳”。 實際上, 不能泡腳的人群僅限於有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血液迴圈不好的患者, 無以上情況的糖友是可以泡腳的,

只是泡腳前要認真檢查有無創傷, 並測好水溫。

“糖友大多不長壽”。 糖友如果控制好病情, 將血糖、血壓、血脂、體重等多項指標保持正常, 也可以和常人一樣長壽。 1型和2型糖友中, 均有超過百歲的案例, 所以永遠不要放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