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中藥當歸的功效及臨川使用

別名:幹歸。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歸經:甘、辛, 溫。 歸肝、心、脾經。

功能與主治:補血活血, 調經止痛, 潤腸通便。 用於血虛萎黃, 眩暈心悸, 月經不調, 經閉痛經, 虛寒腹痛, 腸燥便秘, 風濕痹痛, 跌撲損傷, 癰疽瘡瘍。 酒當歸活血通經。 用於經閉痛經, 風濕痹痛, 跌撲損傷。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防潮, 防蛀。

臨床應用:

1.當歸補血湯(《內外傷辨惑論》)治血虛發熱證。 肌熱面赤, 煩渴欲飲, 舌淡, 脈洪大而虛, 重按無力。 亦治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 或瘡瘍潰後, 久不癒合者。 黃芪30g, 當歸6g。 水煎, 空腹時溫服。 方中當歸養血和營,

補虛治本, 為臣藥。

2.當歸四逆湯(《傷寒論》)治血虛而寒凝經脈證。 手足厥寒, 舌淡苔白, 脈細欲絕或沉細者;或寒入經絡, 腰、股、腿、足疼痛。 當歸12g, 桂枝9g, 芍藥9g, 細辛15g, 甘草5g, 通草3g, 大棗9枚。 水煎服。 方中苦辛甘溫, 既可補營血之虛, 有可溫行血脈之滯, 為君藥。

3.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治氣虛血瘀之中風。 半身不遂, 口眼渦斜, 口角流涎, 小便頻數或遺尿不禁, 舌暗淡, 苔白, 脈緩。 黃芪120g, 當歸尾6g, 赤芍5g, 地龍3g, 川芎3g, 紅花3g, 桃仁3g。 水煎服。 方中當歸尾活血和血, 且有化淤不傷血之妙, 為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