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哪些穴位有助于夏季防暑

做好防暑工作, 不妨常按摩具有防暑作用的養生穴位。

1、少沖穴

少沖穴位于小指末節橈側, 距指甲角0.1寸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采用正坐、俯掌的姿勢, 因為此穴位于小指指甲下緣, 靠無名指橈側的邊緣上。 常按揉此穴有生發心氣、清熱熄風、醒神開竅的功用。

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左手小拇指指甲兩側的凹陷處, 以垂直方式輕輕揉捏此穴位。 值得注意的是, 此養生穴位是腦部的反射區, 要慢慢地揉捏, 不要用蠻力, 左右手可以互相揉捏。

2、太沖穴

太沖穴位于足背側, 當第一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

常按摩此養生穴位有平肝泄熱、舒肝養血、清利下焦的功用。

盛夏, 當出現頭暈、口渴、惡心、心慌、胸悶等中暑癥狀時, 患者自己或其家(路)人可用大拇指及時按壓此穴, 最好用指甲尖掐、壓, 要有一定力度, 能夠感到明顯的發麻脹痛, 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 然后再按壓另一只腳。 有條件的可用牙簽或針灸針等扎刺效果更好。 或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沖穴, 3分鐘后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沖穴3分鐘。 反復2~3次, 共10~15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 凝血障礙者慎用, 孕婦禁用。

3、關沖穴

關沖穴位于手無名指末節尺側, 距指甲根角0.1寸處。 常按壓揉捏此穴有瀉熱開竅、清利喉舌、活血通絡的功用。

當發生頭暈、頭痛、頭昏、口渴、惡心、欲嘔等中暑癥狀時, 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按摩此養生穴位,

最好用指甲尖掐、壓, 要有一定力度, 能夠感到發麻脹痛, 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 然后再按壓另一只手。 有條件的可用牙簽或針灸針等扎刺效果更好。

4、中沖穴

中沖穴位于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 常按揉此穴有醒神開竅、清心瀉熱的功用。

當發生頭暈、口渴、惡心、心悸等中暑癥狀時, 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按摩此養生穴位, 最好用指甲尖掐、壓, 要有一定力度, 能夠感到發麻脹痛, 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 然后再按壓另一只手。 有條件的可用牙簽或針灸針等扎刺效果更好。

中醫提醒, 平時還可多按壓陰陵泉、液門等穴位, 促進氣血循環、清熱提神。 總之, 除了常按摩以上4大防暑穴位外,

亦可配合取人體的一些“急救穴”, 如人中、大椎、合谷、足三里等養生穴位一個或數個, 按壓揉擦數分鐘, 可加強清熱消暑的功效。